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
“低调做人,疯狂扩张。”这曾是业界对海螺的评价。
海螺水泥,这个位于安徽芜湖这样一个偏远小城的超级水泥航母,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由一个小厂迅速膨胀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个处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的小厂有了如今的飞跃和华丽转身?
长期以来,在安徽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海螺水泥凭借资金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和新建生产线的方式,试图组建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水泥帝国。
“它用速度来击垮一切竞争对手。”海螺的竞争对手如是评价说,而如今面对着中建材、中材、华润这样资金更为雄厚的央企介入水泥市场,海螺充满激情的扩张是否还奏效?
一 突破T形
疯狂而迅速的扩张一直是海螺水泥占领市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
海螺的前身是安徽省宁国水泥厂,1995年水泥熟料产量仅为200万吨。而在安徽省组建大型水泥企业思路的指导下,从1995年开始,海螺进行了大变身。
1995~1997年之间,宁国水泥厂通过控股铜陵水泥厂、整体并购芜湖白马山水泥厂、收购宁波星港水泥公司等一系列运作,成立了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于1997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此次香港上市为海螺募集了大笔资金,为日后的扩张打下了充足的财力储备。
自1997年上市融资之后,海螺扩张脚步加速,推出T字形战略(即依托长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沿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一线兼并小型水泥企业,将它们改造成粉磨厂或水泥转运站,迅速地占领当地的水泥市场),兼并重组是当时海螺水泥超常规扩张的重要手段。海螺以安徽为中心开始向东方和南方迅速扩展,开始陆续收购了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多家水泥企业。
到目前为止,海螺水泥已在华东、华南九个省、市、自治区拥有11个熟料生产基地,熟料总产能达8000万吨;拥有23家水泥粉磨工厂,水泥总产能达9000万吨,海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及销售商。
尽管T形战略曾给海螺带来了巨大的收效,但据记者了解,海螺将在今明两年中彻底突破T字形战略,将把战场深入中西部地区。
据一位海螺水泥人士说,今明两年他们在西部将有10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陆续投产。而2009年底就有甘肃平凉、四川达州、广元及重庆4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投产;2010年将有贵州3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陕西3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投产。预计到2010年在西部市场将达到1500万吨的水泥销售。
数据显示,在2008年,海螺水泥在华东和华南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16%和10%左右,也是两抵高标号水泥的主要供应商,但海螺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却一直很小,西南市场主要被世界水泥巨头拉法基与瑞安建业合资企业控制。
“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水泥消费没有东部等地区那么大,但是却是全国水泥市场利润最高的地方。”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目前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区的水泥大多在400元/吨,而四川则由于震后重建,需求紧张的缘故,维持在500元/吨左右;而占据我国市场消费40%的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仅在300元/吨左右。
“2008年底,成都有44条立窑生产线被强迫关闭,近1000万吨落后产能被淘汰,加上灾后重建的因素,目前已造成供需关系紧张,这是海螺进入的契机;另一方面来说,华东和华南市场已经相对饱和,而西南地区则比较封闭,交通也不便,喜欢建设新的生产线的海螺可以大规模建厂,而后很容易形成强大的控制力。”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海螺推算,在未来三年西部的产能将增加5000万吨,而中部地区、华东、华南地区未来三年产能增量还将有3000万~4000万吨,预计公司将在3~4年后达到2亿吨规模。
据记者从海螺水泥了解到,根据该公司的“十一五”计划,在未来2年,海螺水泥将巩固在覆盖八省一市已有市场上的地位之外,安徽、广西、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40%、35%、35%、25%、18%、17%。
“如果这个计划完成,海螺将把主要竞争对手中建材和中材远远地抛在身后。”一位业内人士说。
二 得失之间
而就在海螺忙着西进圈地之时,却也暗藏重重隐忧,海螺在华北的市场一直迟迟未能打开,而南方的市场进一步被华润水泥和台湾水泥所蚕食。
在华北市场中,水泥消费大省山东的争夺最为激烈。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山东一直是本地领头企业山水水泥集团的势力范围,在由海螺水泥发起的水泥企业论坛上面,山水集团的董事长张才奎一边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