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日本金融危机对策与日本企业竞争力提升

    作者:丁毅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与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其次,介绍了日本政府采取的金融危机对策。接下来,介绍了日本企业界采取的金融危机的对策。之后,分析了日本应对危机措施效果及其局限。最后,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竞争力。

    2007年末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很快蔓延至全球,而且很快由金融部门蔓延至实体经济,带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失去的十年”以及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崩溃的冲击后本已处于上升趋势的日本经济也受到重创。与欧美各国相比,日本金融机构参与证券化商品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对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受损,企业融资环境恶化,金融机构收益骤减。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汽车产业产量骤减,不仅汽车零部件、附属产业受到影响,塑料、钢铁等原材料产业,甚至派遣业等针对事务所的服务以及租赁、广告都陷入一片混乱。IT产业业绩恶化,较之前期矿业生产整体下降幅度超过10%,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困境。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时,日本政府在宏观经济对策和结构性改革两派意见中,政策当局迟迟未推出解决危机的举措,使不良债权的处理、企业重组等严重滞后。但此次反应迅速,日本政府与日本银行重拳出击全力实施政策总动员,采取多项特例非传统金融举措,迅速提供紧急流动性、保护存款人利益、公共资金注入等经济对策,提振市场信心,减少危机引发的恐慌。日本企业界也纷纷采取自救措施。在日本朝野的共同努力及全球经济回暖的影响下,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虽然面临经营模式转型、市场定位转型等多种挑战,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优势依然存在,并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继续发挥作用。

    一 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产生了双重打击。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体系的影响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金融体系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维持了一定的稳健状态,并未像1997~1998年那样陷入金融体系危机。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增大了日本金融体系风险,金融机构运营及金融市场功能严重受损。

    1.金融机构参与证券化商品损失有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机构一直在为摆脱不良债权的沉重负担、强化风险管理而奋斗,而且日本证券化商品运行发达程度远逊于欧美国家,因此此次金融危机中因证券化商品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对日本金融体系直接影响有限。截至2008年12月末,日本存款性金融机构持有19.41万亿日元证券化商品,损失3.24万亿日元,仅占其核心资本的6.47%;持有次贷关联商品0.57万亿日元,损失1.05万亿日元,仅占其核心资本的2.10%。

    2.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受损,企业对银行信贷依存度提升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日本股票价格大幅下跌,2008年末,日经平均股价下跌42%至8859.56日元,创“二战”后最大跌幅,其中金融、运输用机械制造、电器制造业分别下跌56.6%、56.4%和53.6%。受股价暴跌影响,2008年末,日本家庭持有金融资产余额下降5.7%,为1998年末以来最大降幅。导致日本股票大幅下跌的重要因素,一是上市公司中出口企业较多,受海外经济影响大;二是外国投资者对日本股票市场影响很大。在经济衰退、日元升值背景下,外国投资者撤离日本市场,持续净抛售股票。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资本市场功能受损,企业信用风险高,信用信差扩大,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及商业票据等进行资金融通的渠道受阻,包括经历高速增长后自有资本率大幅提高的大企业在内的经济主体对银行间接融资依存度提高。

    3.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大,收益恶化

    受内外经济环境恶化影响,金融机构收益急剧减少。日本六大银行集团2008年并表决算最终损失1.18万亿日元,五年来首次出现赤字,不良债券处理损失为1.7万亿日元,为2004财年以来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保有股票损失增加,贷款企业经营低迷、预防性增加呆坏账准备金等。地方银行的损失尤为严重,109家地方银行2008年度最终赤字达4138亿日元。

    4.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呼声高涨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人们对从“制造业向投资型金融业”产业构造升级路径的反思。通过这次危机,以成长速度远远高于实体经济成长率的金融业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金融立国论受到质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要构建不过分依赖于金融的产业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主张金融业应回归支援实体经济发展、由数量众多的主体分担看得见的风险这种本来面目。近年来牵引了美英经济成长的投资银行主导型金融产业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

    (二)金融危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