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美国经济解困尚需中国合作,使人民币“汇改”以来的“保尔森效应”在奥巴马时代仍将存续。但是,金融海啸所释放出的震荡,却使“保尔森效应”大打折扣。由于中国经济防火墙的客观存在,美国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从中国实体经济领域逐步向中国金融部门传导的。聚焦于2007年与2008年“保尔森效应”对中国房价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房地产发展呈现的是福祸相依的局面——机遇与压力共存。若能从过往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着力培育和打造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压器”——房屋租控制,同时关注明、后两年中热钱可能利用“保尔森效应”给中国商业房地产带来的冲击,将对中国房地产摆脱困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Two reasons will make “Paulson Effect” which was from the time of reform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persistent in the Obama era. One reason is the basic configur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economy remaining unchanged;the other is,in order to in turning from crisis to recover,America needs the cooperation with China. But this financial tsunami has made “Paulson Effect” a great discount. Because of three China’s economy firewalls,the financial tsunami influences China’s economy mainly from real economy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tep by step. If we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ulson Effect” and China’s real-estate prices in 2007 and 2008,we can find that China’s real-estate development presents a kind of mixed blessing status—opportunities coexisting with pressures. If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ose passed financial turmoil,meanwhile make great efforts to cultivate Rent-Control System suitable for market operation,these will benefit for China’s Real-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run.
一 金融海啸通过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历经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见图1),正在通过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释放劫波。
图1 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008.1~2009.1)
2008年9月12日雷曼兄弟倒闭后,美国8大金融巨头的股价缩水:花旗银团79%、摩根士丹利73%、美国银行66%、高盛65%、State Street 56%、JP摩根45%、WELLS法戈37%、BNY梅隆3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曾经一度无止境下跌,引起全球恐慌。在实体经济层面具体表现为:制造业2008年指数达到28年来的新低,企业减产、失业增加、收入减少、消费下降,并开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实体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该过程的路演是:从美国金融业向美国实体经济传导,进而影响到包括亚太经济圈在内的中国经济,由于中国经济三道防火墙[1]的存在,即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户没有开放,加之近两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多年稳定的财政盈余,中国经济所受的影响,表现为从实体经济开始,而后逐步向金融业渗透的过程。
西方国家的房地产业,因起步早、发展成熟,多以金融机构形式而跻身于金融行业,甚至成为此次金融海啸的导火索。与此不同,中国的房地产业尽管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模式粗放,且可供利用的金融工具匮乏,上勾连金融部门,下兼及实体经济。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将从实体经济到金融领域,通程历经大洋对岸传递来的震荡。
在实体经济层面上,当下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就业问题,而该问题恰恰同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息息相关。统计表明:就业方面,未来半年中,美国即便达到理想的就业预期,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美联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10次经济萧条中的就业和经济增长进行统计,并以此为参照,同此次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萧条相互比较,得出2009年上半年的就业预期(见图2)。
图2 美国就业变化:当前经济萧条状况同战后(1946~2008)10次经济萧条状况的统计比较折线
图中的折线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次经济萧条统计后归纳出来的折线,分为温和萧条、当前萧条、中度萧条与严重萧条,“当前萧条”折线(Current)穿插在其中,表明尽管目前的失业率还处于居中的范畴,且历史数据显示,其萧条程度仍可容忍,但是其下行的趋势并没有停止,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迹象。这种趋势通过美国近两年来的个人收入与支出变化、企业订单、美国制造业下滑、企业裁员、房地产房屋空置率飙升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2008年底,花旗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在经纪业务上的合并,以及美国银行抛售中国银行股权的动作,又为2009年金融业的走势凭空增加了新变数。
受金融恐慌所累,实体经济普遍受到影响。2008年12月的全美制造业指数全面下滑,下降到32.4点位,击穿此前35.5的华尔街经济学家的预测。从小面包店到烟草行业以及同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美国铝业等,唱衰之声不断。第四季度,美国铝业全球裁员13%;全美最大的电脑制造企业戴尔公司关闭了其在爱尔兰的工厂;手机巨擘摩托罗拉继2008年10月份裁员3000人后,2009年1月宣布今年裁员4000人;制药企业与零售业纷纷消减来年的预算;零售业年底业绩进入40年来低谷。
在收入与消费方面,可用“收入增幅已然问鼎、消费下滑企稳乏术”来概括。统计表明,尽管2008年美国的个人收入较2007年有所增加,但是增幅缓慢。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下半年美国个人收入较上半年有所增长,年中稍有回落后,基本保持稳定且没有明显异动迹象(见图3之上图)。
图3 美国2007年度、2008年度个人收入与支出柱状统计
同相对稳定的个人收入比较,个人消费的表现明显异常。从2008年5月起,个人消费出现明显下滑,尽管存在年底感恩节和圣诞节商家清仓促销,但是对消费的刺激仍十分有限。同历年相比较,美国七大零售商年底的统计表明,美国人以往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持币待购的气氛在普通消费者中蔓延,金融海啸在心理上给美国人造成的压力,已经开始转化到日常的消费行为中,消费支出因此变得异常谨慎。世界知名的沃尔玛(Walmart)、梅西(Macy’s)、Costco、Target等全美零售企业巨头,2008年业绩创40年来新低。来自得克萨斯州专业机构的经济预测显示,2009年的美国消费下滑程度可堪比1942年的水平[2]。
一方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