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
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省抓住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云南旅游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旅游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展望未来,云南正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
1978年改革开放前,云南旅游业仅有一家旅行社(国旅昆明分社)、8家宾馆,标准客房不足300间,基本上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景区点,旅游接待主要是外事访问人员和公务人员。1978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仅1299人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3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000万元,全省旅游总收入大约1500万元,整个旅游业基本上还属于一种外事和公务接待型事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云南旅游业已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拥有旅游企业近两万家,其中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旅游景区425家,旅行社448家,旅游车船公司16家,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69家,此外尚有旅游购物、娱乐企业1000多家及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饮企业。2007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已达到23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突破9000万人次,分别比1978年增长1770倍和697倍,年均增长28.3%和24.4%;旅游外汇收入8.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520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023倍和5199倍,年均增长26.0%和33.1%;旅游总收入达到580亿元,比1978年增长3865倍,年均增长31.7%。
云南旅游的迅速崛起,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2007年,云南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9%,旅游业税收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10.5%,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出口创汇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3.8%,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占全省劳动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增加到7.6%,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1%。旅游业不仅已成为云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而且在塑造云南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带动招商引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云南旅游的迅速崛起,也使云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迅速攀升。2007年,接待海外旅游者占全国比重从1990年的1.41%上升到4.2%,排位从第12位跃居第八位;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比重从1990年的0.45%上升到2.1%,排位从第14位跃居第九位;此外,旅游星级饭店数量和床位数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九位,旅行社数量居全国第九位,投入接待的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五位,其中A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七位,从事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和中专职业学校数居全国第四位,在校学生人数居全国第16位。云南不仅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日益提升。
云南旅游迅速崛起的主要经验:一是政府主导,超前决策建支柱,抓住国内外旅游快速发展的机遇,明确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确立了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是科学规划,依托资源育精品,面向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精心制订了云南旅游业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努力培育精品旅游景区点和名牌旅游产品,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创造热点,强化促销招客源,举办大型会展、节庆活动,不断推出云南旅游新亮点,创造新热点,增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四是遵循规律,全民旅游全民办,始终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及内资外资一起上的方针,正确划分公共性投资和经营性投资项目,在政府加大旅游业公共性项目投资的同时,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和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投资经营性旅游项目;五是依法治旅,整治市场抓管理,针对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在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的同时,结合云南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云南旅游发展的行业管理模式,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六是培育人才,依靠科技增效益,针对云南旅游业快速发展而人才相对不足和素质偏低的矛盾,努力构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为云南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展望未来,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