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一 2011年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分析
(一)美元走势“一波三折”
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锚货币”,美元今年的走势可谓“一波三折”(见图1):1~4月,受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影响,美元持续走弱,美元指数最低跌至73.03(4月29日),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较年初(1月3日)下跌7.76%。随后,虽然美国两党旷日持久的债务上限谈判以及一系列弱于预期的经济数据都对美元走势形成打压,但欧债问题的持续升级令美元相对欧元维持稳定,且美联储未推出QE3也对美元形成支撑,美元指数步入长达4个月的低位震荡期,维持在74.6左右波动。
图1 2011年美元指数走势
进入9月,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与全球经济前景堪忧的背景下,美元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美元对其他货币全面升值,美元指数一个月内飙升6.7%,最高至79.61。随着10月欧洲在解决债务问题上利好消息频出,美元指数随欧元走强而回落至76左右。
(二)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跌宕起伏
上半年,由通胀上升引发的加息预期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演变进程相继主导欧元、英镑走势。年初,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影响,欧元区和英国的整体通胀水平在食品和能源价格带动下持续超过其2%的通胀控制目标,并不断上升。国际资本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加息预期的指引下涌向欧元、英镑资产,推动其汇率走高(见图2),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汇率均创出2009年11月以来新高,分别达到1.4859(5月4日)和1.6745(4月29日),较年初上涨11.13%和7.75%。
图2 2011年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汇率走势
5月以后,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欧元区、英国通胀水平趋于平稳。与此同时,欧洲债务问题因希腊或将债务重组的传闻而进一步升级,欧债危机取代加息预期主导欧元、英镑走势。尤其是进入9月,市场对希腊可能发生债务违约并退出欧元区的担忧发酵到极致,触发了对欧洲银行体系可能崩溃、欧元区可能解体的恐慌情绪,导致避险资金大量回流美元,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回吐年初的全部涨幅,最低分别跌至1.3145(10月4日)和1.5272(10月5日)。而10月,在欧洲央行重启大规模流动性举措支持受困银行及欧盟达成解决债务问题新方案等消息刺激下,欧元、英镑兑美元实现反弹。
(三)日元、瑞士法郎持续升值,迫使两国干预汇率
由于今年全球风险事件不断,市场避险情绪推动日元、瑞士法郎持续升值。3月中旬,受日本震后补损、应急和保险赔付资金需求攀升影响,日本海外资金集中回流本土,日元对美元汇率四天升值6.64%,直至日本央行联合G7共同干预汇市才得到暂时遏制。
二季度以后,欧美债务问题的不断升级与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相交织,令市场中的避险情绪持续升温,推动避险货币日元、瑞士法郎对美元和欧元连续升值。如图3所示,日元、瑞士法郎对美元汇率在8月欧美债务危机最为严重时,一度升至75.96∶1和0.7066∶1,均刷新了历史高位,较年初(1月3日)水平分别上升6.25%和21.79%。日元和瑞士法郎对欧元汇率在5月份之后也持续升值,尤其是瑞士法郎对欧元汇率在8月9日攀升至1.0096∶1,创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水平。
图3 2011年美元兑日元、美元兑瑞士法郎汇率走势
日元、瑞士法郎的持续升值对日本和瑞士的出口贸易以至经济前景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两国被迫连续采取措施干预本国货币升值(见表1)。其中,瑞士央行在数度干预市场仍然无法遏制本币升值趋势的情况下,9月6日宣布将欧元兑瑞郎汇率的最低水平设定在1.2000∶1,并准备无限量买入外币以维持该下限目标。至此,瑞士法郎才止住升值步伐,并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而由于10月底日本内阁出台的日元干预措施不及预期,日元对美元汇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创出75.64的新高(10月27日)。
表1 2011年日本、瑞士出台的干预汇市举措
(四)资源型国家货币随大宗商品价格陷入震荡调整格局
进入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美国QE2推动下持续攀升,资源型国家货币澳元、加元对美元不断升值。4月29日,在CRB综合期货指数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澳元兑美元、加元兑美元汇率也达到危机后的高点,分别达到1.0970和1.0516(图4)。之后,由于QE2到期以及全球经济放缓降低了对大宗商品需求的预期,澳元、加元随大宗商品价格陷入宽幅震荡的格局。其中,澳元兑美元、加元兑美元汇率7月底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带动下,一度刷新危机以来的高位。但随着欧美债务问题的再次升级,汇市中避险情绪迅速升温,国际资本抛售澳元、加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