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一个不可不提及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个热门话题。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因此,乡村旅游发展更加引起了政府、业界、学界和社会的广大关注。仔细一想,乡村旅游并非是个新概念,也不是个新领域,今天这一旅游的风行,既有国家政策原因,也有市场需求的缘故。
乡村旅游指的是什么?学界引经据典,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概念,作出多种解释,这可能是因为这一现象远比一般人们的想象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而且似乎国内外都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这仍然是一个说不清的概念。记得最初大家在说农村旅游,后来提及农业旅游或旅游农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演进到乡村旅游。这似乎也表明,目前在概念上人们还在探索之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它可能涉及这样的一些问题:
在城市以外的环境中旅游,或者说在乡村环境中的旅游活动;
游览处于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如长城;
游览农民长期生活的建筑艺术——古村落;
体验乡村的生活——住一天农民的小院;
体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一天农民;
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或享受农业的成果——水果采摘;
在农村享受一下城市的休闲——SPA;
没有农民参与的“农家乐”——在农村建造大型的娱乐度假设施;
城市“农业”——现代农业园,没有农民,没有农村;
乡村文化、民俗和民族旅游等。
况且,讲乡村旅游,也不能不涉及在乡村生活的主体——农民——的旅游。
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乡村旅游恐怕主要指的是城市人口在其边缘地区的休闲活动,关注的问题也应当是和农村、农民、农业相关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是为了满足城市人口休闲和旅游的需求,但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农村的发展。
现实:一个不可忽视的效果
乡村旅游的概念应当早就有之,而且这样的旅游活动也一直在开展,只是参与这一活动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旅游的方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大家在谈论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关于公民度假制度和政策调整后的新现象。双周日的工作制度和长周末的假日安排,不仅使中国公民有了更加充裕的休息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公民的旅游休闲理念发生了变化,假日制度的安排被看做是政府对休闲理念的认可,是对休闲和旅游消费的鼓励,从而为刚刚兴起的国内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处于城市郊区或边缘地区的农村成为旅游休闲的新宠,其乡村环境、农家氛围、农业活动、农家的食品和菜肴,一下子受到了城市旅游休闲群体的青睐。同样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旅游休闲产品供给方的农村,把城市旅游休闲群体的这些新的需求看做是市场契机,针对这些新需求开发出系列产品,需求的驱动和供给的拉动,使乡村旅游火爆了起来,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如果说此前的乡村旅游多考虑活动和游览的话,后来的乡村旅游则主要是休闲、娱乐或健身。
从目前乡村旅游的现实来看,其市场主要是附近的城市居民,活动的时间多集中在周末、长假期和特殊的农业节气。和长途旅游相比,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模糊了旅游与休闲的界限。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外出旅游,其活动主要不是观光游览,而是改变一下生活环境,放松身心,以多种形式的娱乐方式打发闲暇的时间。“农家乐”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相关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营的创新,乡村就业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乡村环境的改善,农民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变化。前者是明显的,短期内可以见效的,而后者的影响则是渐进式的,长期发挥作用的。
困惑: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在中国,乡村旅游是个新现象,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很多地方,还属于实验性的,无论是接待设施、服务方式、活动内容都处在不断摸索阶段,和城市旅游相比,显然还很不成熟。但是,现在出现的一些现象和趋势,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其一是同质化严重。目前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被称做“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也许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一时里表现出相同的需求,也许是更加不成熟的供给方,难以推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产品,于是大家都在做着相类似的事情,数量越来越多,特色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