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一 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背景
2012年,欧美各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仍在持续蔓延,经济增长率过低、失业率高企的状况未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后危机时代曾一度实现强劲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在2012年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总体而言,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出在长期波动中低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复苏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和不确定性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的外部冲击,显著降低了中国总需求的扩张速度。从国内政策层面看,自2010年以来,为抑制不断上升的通胀率、控制房地产泡沫,中国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在经济繁荣期实施了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此外,为了“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1],中央政府在年初将2012年GDP的增长目标从8%略微调低至7.5%。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之下,中国经济在2012年延续着自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的持续回落态势。如图1所示,2011年一至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7%、9.6%、9.4%和9.2%,2012年第一季度急速跌至8.1%;第二季度增速跌至7.6%;第三季度则进一步降为7.4%,略低于年初设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值7.5%,这也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中央政府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性因素将逐渐增加,中国经济有望在2012年第四季度呈现缓中趋稳、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全年GDP增速预计达到7.7%左右,将略高于7.5%的目标值。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仍将是稳增长,财政支出的扩张、货币信贷的适度宽松、非公有制经济36条和结构性减税等改革措施的推进、地方政府换届导致的投资冲动等诸多因素叠加,将促使GDP增速继续稳定回升,可望达到8%以上。
图1 中国GDP增长率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构成来看,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长态势各不相同。2012年前第三季度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5%,增幅较2011年同期回落4.4%,但比2012年上半年高出0.1%。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投资增长18.8%,略高于2011年同期的16.9%。可见,2011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降温的态势已经初步得到遏制,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速的下滑被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电力等领域投资的快速增长所弥补。在消费需求方面,2012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也低于上年同期的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投资,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消费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格局尚未改变。在进出口方面,2012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954亿美元,增长7.4%;进口13471亿美元,增长4.8%。进出口相抵,顺差1483亿美元,同比增加412亿美元。不过,如果从贸易顺差与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的顺差相对规模还不算太大: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比值分别为8.9%、6.2%、4.3%,2012年前三季度为5.2%,仅略高于2011年的水平,外部的贸易失衡程度并未进一步加剧。
综上所述,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角度看,2012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2011年初以来的持续降温态势,增长速度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总需求扩张速度的下降使得经济运行中供不应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加上前期物价调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的物价涨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1~9月CPI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5%、3.2%、3.6%、3.4%、3.0%、2.2%、1.8%、2.0%、1.9%,总体上呈现逐月下降态势;PPI的下降幅度远高于CPI,9月份已跌至-3.6%。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快速回升的局面,因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不会迅速增加。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将制约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也不会过大。国内粮食生产实现连续9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有较稳定的保证。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使得中国通货膨胀率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急速升高。当然,第二季度以来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回升和9月以来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