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2011年,泰国顺利举行大选,为泰党以265票赢得组阁权,前总理他信的妹妹、为泰党候选人英拉·西那瓦当选泰国第二十八任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英拉宣誓就职后,向国会报告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施政纲领报告文件包括政府任期4年所要实施的8大政策和上任首年需要迫切实施的16项政策。其中,成立独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提高劳工最低工资和公务员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个人所得税以及医疗教育惠民政策等都在16项紧迫任务之列。自2011年8月以来,英拉政府各项选前承诺逐步得到兑现,但由于7月开始的特大洪灾对泰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致使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
一 2011年经济发展
(一)经济转型和政策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道,积极调整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经济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2011年,泰国继续推行扩大内需与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继2010年7月、8月和12月3次上调利率后,泰国央行于2011年1月、3月和4月又连续上调利率,以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问题。不过,随着201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特大洪灾的影响,泰国经济增长呈现减缓的趋势。为防止国内经济的下滑,泰国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11月,泰国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3.35%,这也是泰国两年多来首次降息。泰国央行还声明,若泰国经济仍未复苏,将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二)50年一遇洪灾严重影响泰国经济
2011年7月起,泰国中部地区开始持续大范围降水,导致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发生。这场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持续了3个多月,并蔓延至全国大多数地区。泰北部、中部30个府以及首都曼谷共270万人受灾,800多人死亡,农业、工业、旅游等多个行业遭到重创。12月8日,英拉总理表示,预计这次洪灾给泰国造成约1.3万亿泰铢(约合422.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与年初各大机构预测数字有所出入,特大洪灾成为泰国本年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2010年泰国经济实现强劲复苏,达到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增幅排东盟国家第二位。根据泰国国内外经济环境所呈现的各种利好态势,多家预测机构认为2011年泰国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泰国官方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率将达3.5%~4.5%。[1]然而,这场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使泰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加之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动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导致2011年泰国增速明显放缓。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前3个季度泰国经济仍保持良好态势,分别增长3.2%、2.7%、3.7%。但由于遭受严重洪灾,第四季度则较上年同期萎缩9%,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1%,与年初预估的3.5%~4.5%或年中调整后的1.1%都相去甚远。
产业经济方面,洪灾影响了泰国多个产业的经济活动,如民间消费和投资趋向萧条、工业生产萎缩和农业生产放缓。据泰国工业经济委员会统计,2011年1~11月,泰国(MPI)年比下滑7.9%,产能利用率为58.6%。预计全年的工业生产指数MPI萎缩9%~10%,产能利用率约为56%~58%。纺织服装业是遭受特大洪灾影响的产业之一。根据泰国泰华农民研究中心2011年11月29日的报告,2011年泰国纺织服装业陷入严重衰退,全年出口仅增长3%~5%,达79亿~81亿美元,与2010年19.1%的增长率形成巨大反差。作为重要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基地的泰国中部地区遭到特大洪灾的肆虐,不仅当地厂商遭受损失,而且还给其中下游产业造成连带影响。遭受此次特大洪灾影响的纺织服装厂数量占泰国纺织服装厂总数的51.4%,其中服装业占比最大,其次分别为纺纱、纺织和家用纺织品业。另一难以计量的经济影响还包括商机和竞争能力的损失。
泰国的进出口也受到洪灾的影响。2011年泰国出口2288.25亿美元,同比上扬17.2%,超出泰国商业部预定15%的成长目标;进口2284.91亿美元,同比攀升24.9%;外贸顺差4亿美元(见表1)。但水灾导致11月份出口增长大幅下跌为-19.7%。12月,泰国主要工业产品出口继续降低10.2%,其中电子产品出口下挫26.9%、汽车及其零配件降低20%、电器减少12.9%。泰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持续下滑7.7%,其中欧盟市场降低15%、美国走低3.5%、日本萎缩4.6%;对次级市场的出口也减少7.7%。[2]
2011年泰国旅游业收入达7345.9亿泰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