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一 2011年经济发展:五项指标增速居广西第一
2011年是钦州市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为发展方略,凝心聚力,排难奋进,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潮中,迈进了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元地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五项指标增速居广西第一。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三个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落户钦州,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获国家批准,茅尾海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海洋公园,五皇山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北部湾大学正式开工建设;汽车、修造船、飞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
(一)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举,增长动力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1.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34.4亿元,同比增长22.5%;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93亿元,同比增长116.7%;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23.14亿元,同比增长110.94%;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57.8亿元,同比增长26.5%。
2.经济结构转型优化
工业经济集聚壮大。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完成产值554.3亿元,税收75.5亿元。中粮120万吨油脂加工、玉柴溶剂油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金桂纸机、泰兴石化、钛白粉、锐丰钒钛铁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清华同方数字电视等项目。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县域工业突破工程”、“高新产业培育工程”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达到930亿元,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91.4%;亿元企业达到75家,新增28家,其中县域亿元企业60家,同比增加26家。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42.0∶32.6调整为21.2∶52.9∶25.9。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从36.1%提升到47.7%。
3.现代农业有效推进
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荔枝、香蕉、火龙果、黄瓜皮、奶水牛、大蚝、名贵龟鳖、速丰林八大特色优势农业在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农业标准化基地超200万亩。推广高接换种、作物套种等技术,低产果园、密蔽果园改造成效显著。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达103.71万吨;销售网络不断健全与完善,大宗农产品顺产顺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造林绿化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浦北县成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点和全国养蜂示范县。农村道路、水利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钦州市成为全国唯一的所有县区均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计划的地市,完成渠道防渗27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19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5座,解决了农村3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年年丰广场、金湾步行街等核心商圈加快构建,世界500强零售巨头沃尔玛、广西商业品牌梦之岛百货等国内外一线品牌入驻钦州。推动宾馆升星改造,新增1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4.3亿元,同比增长18.6%。“引银入钦”再结硕果,中信银行入驻营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531.8亿元、贷款余额达369.4亿元,分别增长12.2%和14.9%。游客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1.5%和48.3%。
5.经济质量持续向好
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到22926元,比上年增加6505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1.2%提高到16.8%。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6.1%提高到92.3%。人均可用财力比上年增长8.8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86亿元,同比增长14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30.78,比上年提高155.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48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6166.8元,同比增长15.5%。
(二)坚持建大港与造新城并举,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承载力明显提升
1.港口吞吐能力突破7000万吨
保税港区一期开港运营,整车进口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45家企业落户保税港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进口汽车检测线、恒湘物流仓储基本建成,园区产值完成186亿元。港口加速向深水化、大型化推进,建成3-8号泊位等一批10万吨级泊位和散货码头,30万吨级进港航道及油码头建设加快,开展5亿吨大港规划研究。港口吞吐能力达708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