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部湾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建设构想

    作者:黄小青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摘要:阐述我国海洋经济现状及全球发展动向、我国海洋(沿海)经济发展试验区(示范区、新区)建设概况。分析建设跨省区的北部湾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的必要性、可行性、理论基础及相关国际实践经验。提出建设北部湾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的总体构想:围绕“海洋经济一流、海洋生态一流”的核心任务,以建设“一流模式、一流体系、一流示范区”为主题,以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方法为主线,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塑造一体化海洋、和谐海洋、活力海洋,探索具有引领未来意义的海洋资源利用和管理模式,构建独具热带、亚热带特色的北部湾海洋经济体系,形成在国内、东南亚、全世界都有示范意义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明确北部湾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三阶段”推进步骤。

    一 海洋经济的概念界定和发展动向

    (一)概念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从统计核算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即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或简称海洋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之和。

    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产业分为三次产业。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二)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和动向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范畴不断向多领域拓展,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

    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7.9%和47.0%。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比上年增加70万人。[1]

    “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2]主要任务是:优化海洋经济布局、调整海洋经济结构、提升海洋科技创新、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海洋生态环境。[3]

    (三)全球发展动向[4]

    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引导下的经济竞争。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工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已经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资源消耗型到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 建设北部湾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的背景分析

    (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验区(示范区、新区)建设概况[5]

    1.三大试验区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获批)。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2011年3月获批)。把海洋经济作为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培养符合国家海洋战略的产业。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我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3)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2011年7月获批)。使广东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2.沿海新区

    (1)浦东新区(2005年6月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科学发展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开放和谐生态区,全面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6]

    (2)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6月获批成为第二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20年,全面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建成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新城区。[7]

    (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011年6月获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4)广东珠海市横琴新区(2011年8月获批)。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