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非洲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作者:郭淑红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摘要:

    得益于非洲持续稳定的政治形势、世界市场非燃料商品价格上升以及对初级产品需求增加、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发展对非洲经济增长提供的巨大拉动力,2006年非洲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增长率与2005年大体持平,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2007年非洲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将超过非洲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几大产油国石油产量增加拉动所致。不可否认的是,未来非洲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特定政治、经济风险。

    近年来,非洲大陆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出现了过去几十年不曾有过的现象。根据2006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05年全非经济增长率由2004年的5.3%升至5.4%,2006年增长率与2005年大体持平,2007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可达5.9%;200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由2004年的5.3%增至5.8%;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预计为5.2%,2007年将回升至6.3%。[1]

    一 2005年非洲经济持续增长

    尽管油价一路高涨,2005年全非经济增长仍保持5.4%的强劲发展势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增长率更是高达5.8%,连续两年超过5%。经济发展最快的10个国家分别是:安哥拉(20.6%)、乍得(12.2%)、利比里亚(9.5%)、埃塞俄比亚(8.7%)、苏丹(7.9%)、刚果共和国(7.9%)、莫桑比克(7.7%)、塞拉利昂(7.2%)、布基纳法索(7.1%)、尼日尔(7%)、尼日利亚(6.9%)。这些国家中近一半国家为石油出口国,反映了高油价和石油出口收入的影响。几个非石油出口国强劲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农业部门发展良好(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和塞拉利昂)、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塞拉利昂和莫桑比克)以及矿业部门的恢复(塞拉利昂)。增长速度最慢的5个国家分别是:津巴布韦(-6.5%)、塞舌尔(-2.2%)、多哥(0.8%)、布隆迪(0.9%)和莱索托(1.3%)。津巴布韦主要是由于不稳定的局势所致。塞舌尔是因为海啸的不良影响、旅游业部门和金枪鱼出口发展不佳。多哥低速发展则源于政治危机、磷酸盐和棉花产量下降。

    从次地区来看,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强劲的经济发展拉动下,非洲之角(8.2%)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由于石油部门的产能扩大以及政治局势好转,苏丹增长率近8%。虽然2003年的旱灾使埃塞俄比亚出现负增长,但由于政府实行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之后经济出现反弹并快速增长,2005年增长率高达8.7%。南部非洲地区(6.5%,南非除外)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安哥拉的拉动。石油工业的发展使该国经济增长高达20.6%。2005年非洲经济大国南非4.9%的增长率主要是来自庞大的国内需求、旺盛的出口活动以及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非洲法郎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增长率仅4.7%。区域内喀麦隆经济总量超过科特迪瓦,成为法郎区经济火车头。由于油田产能已近极限,石油产量停滞,2005年赤道几内亚经济增长率由2004年的32.4%猛降至6.0%。

    2005年非洲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实现财政盈余的国家由2004年的9个升至12个。2004年全非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约1%,2005年则实现了整体财政盈余。这主要依靠几个石油生产国财政盈余的拉动:利比亚(20.6%)、赤道几内亚(13.6%)、刚果共和国(13.7%)阿尔及利亚(13.8%)、加蓬(8.3%)、喀麦隆(3.4%)、尼日利亚(0.3%)。此外,五个非石油生产国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盈余:圣多美—普林西比(44.8%)、塞舌尔(8%)、博茨瓦纳(2.6%)、莱索托(2%)和肯尼亚(0.3%)。[2]

    绝大多数国家保持了个位数字的通货膨胀率。全非通货膨胀率继2003年的10.8%和2004年的8.1%之后,2005年通货膨胀率稍有回升,为8.5%。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高油价、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巨大的国内需求。2005年通货膨胀率超过10%的国家有16个。51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通货膨胀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包括13个产油国中的8个:喀麦隆、乍得、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几内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和苏丹。[3]

    2005年非洲经济稳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全球对包括石油在内的初级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非洲资源丰富的国家赚取了大笔出口外汇收入;非洲国家继续受益于其推行的宏观经济改革,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赤字减少,汇率稳定,经常项目账户改善;以官方发展援助(包括债务减免和外国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外部资金大大促进了非洲经济发展。2005年八国集团峰会通过的“多边债务减免动议”免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13个国家大笔债务;石油出口国的巨大贡献。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安哥拉。作为撒哈拉以南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安哥拉石油工业和石油价格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2005年该国经济增长20.6%,创1975年独立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非石油商品出口价格的上涨以及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天气等外部冲击能力的提高,尽管受到高油价的不良影响,一些石油进口国经济产量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