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指引下,浦东新区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为基础;打造智慧基础设施,优化智慧应用体系,夯实智慧产业基地;强化市民信息意识,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金融业、航运业、商贸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从2011年底起,浦东新区紧密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纲要”和“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推进“智慧浦东”建设,这是一种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于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既符合上海作为世界城市和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浦东新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科学发展先行区、‘四个中心’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开放和谐的生态区,全面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新产业革命的产物
世界历史发展表明,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孕育一场新技术革命,而每一场科技革命都将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场波及全球的新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和数字服务,集中体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要义,为各主要经济体所采纳,以应对金融危机和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一)智慧城市理念的内涵
目前,尽管还没有形成对“智慧城市”公认的统一定义,但2008~2012年在IBM、思科、惠普等IT公司和各国城市规划(及信息技术)部门的智慧城市推广与实践下,全球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不同规模和发展程度的智慧城市建设典范,同时也不断修正和丰富着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与理解。比如,IBM在2009年8月发布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中指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1]
首先,从功能角度看,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概念,它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山水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体现,不仅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视野,而且还凸显了现代城市“信息集散地”的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所包含的四大体系也日渐清晰,即更透彻的感知层、更广泛的网络层、更人性化的管理层以及更智能的应用层(见图1)。
图1 智慧城市四大体系
其次,从演化过程看,智慧城市同之前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泛在城市”有着一定的联系(见表1)。但智慧城市更加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资源、社会管理、市民参与和生活品质,通过借助信息系统发展无所不在的互动感知网络,以提升数字技术应用的人文与社会价值,使城市发展的内容更为科学、丰富与可持续。
表1 智慧城市概念的演化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对以往城市发展理念的整合与升华,它同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泛在城市,甚至是知识城市、创意城市等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理念:第一,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以及泛在、绿色、惠民等概念为显著特征,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第二,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与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城市“综合发展”,表现为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管理、智能决策、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的全方位发展;第三,智慧城市在经济和环境等六个维度上快速生长,为产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培育壮大,包括社会管理方式转变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与空间;第四,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全球智慧城市实践
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来看,智慧城市按其所建设的行政区域范围可以划分为城市型、国家型、泛城市型和城市区域型等类型。[2]其中,以城市型数量居多,如智慧普兰尼特谷(葡萄牙)、智慧布里斯班(澳大利亚)、零碳城市马斯达尔(阿联酋)、智慧上海等;国家型如美国宽带计划、新加坡智慧国、中国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泛城市型如欧盟智慧城市规划、上海世博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