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趋势。首先,介绍了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背景和挑战。其次,介绍了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潜在机遇,接下来,分析了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总体趋势。

    一 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背景和挑战

    目前,北京市在中国总体的国际化发展环境中,经济向国际化转型态势明显。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国际集散能力、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基于北京市进出口增幅情况,试图从外贸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北京市的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2005年北京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2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出口309亿美元,同比增长50.1%,增幅全国第一;2006年1~10月进出口总额累计1309.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为300.45亿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口为1009.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见图2)。

    图1 1976~1986年北京市商务局进出口完成情况

    图1所示为1976~1986年北京市进出口情况。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中,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总额从1976年的2.07亿美元增长到了1986年的16.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8倍,同时,进口额的增速高于出口额,表明国际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使北京市对外来产品和原料的需求不断提高,北京市初步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之中。

    图2 1996~2006年北京市商务局进出口完成情况

    图2显示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北京市在国际经济交流中,通过国际贸易的增加,提高了国际化程度,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的作用逐步显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北京市创造了经济国际化转型的机遇。从2003年开始,北京的对外贸易总额以年均30%的速度呈现“井喷式”持续增长,由685.1亿美元跃升至1309.8亿美元(2006年1~10月),外贸额占中国大陆地区总量的1/10。

    综上所述,北京借助于外资带动外向式发展,外资对北京市的外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投资乘数的效应,而且还表现在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方面。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北京市不仅在贸易额上取得较快增长,在京外商企业数量、利用外资数额也不断增加,2005年1~12月份,北京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36家,同比增长18.3%,全市吸收合同外资65.2亿美元,同比增长4.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4%;2006年1~9月份,北京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88家,同比增长1.9%,吸收合同外资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6%。[1]

    加入世贸组织给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自2006年开始,随着五年过渡期的结束,北京市对外贸易也受到技术标准、环保壁垒和知识产权的不利影响。从贸易发展来看,北京市的出口总体上尽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出口商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其中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同时外商掌握着营销网络,造成很多产品出口额虽大,但是利润率不高,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环节。随着国家对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大量中小企业也陆续参与到外贸经营中,北京市的出口企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加剧了贸易的价格战。总之,目前北京市进口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二 北京市经济国际化转型的潜在机遇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2006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GDP增长速度均超过12%,其中天津经济增长速度最高,达到14.4%;重庆、上海均为12.6%,位居第二;北京市增长12.3%,位居第四。从数据上来看,北京从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方面与上海都有差距,而增速在四个直辖市中却是最低的。北京市作为首都城市,其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底蕴、智力支持都为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向国际化都市转型提供了机遇。同时,宏观数据反映出的经济运行状况也忽略了一些客观因素,如整体宏观调控的影响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短期波动等。

    图3 四直辖市经济发展比较

    联合国的世界投资报告反映出国际资本流向已经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北京、上海是中国第三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产业规模优势明显。虽然两市第三产业经济总量都相对聚集在金融、批发零售、信息服务、运输邮政和房地产行业,但北京市金融、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较快,而上海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规模大、增长快。从经济总体来看北京比上海的竞争力弱,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快于上海。

    图4 北京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