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浦东工业低碳发展现状与政策设计

    作者:谌伟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对于浦东新区工业低碳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浦东新区工业发展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浦东新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高载能行业、重点行业以及高技术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利用世界银行的政策矩阵对浦东推行低碳工业政策进行研究,建议逐步从规制性手段转向市场化手段、参与性手段转变,最终实现低碳新区的目标。

    低碳经济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词汇,世界各国都开始深刻思考并探究这个话题。当前中国成为了世界上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上海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然达到甚至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排放水平。作为上海市经济最为发达的浦东新区,面临着更为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根据相关研究报道,上海市经济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模式是典型的化石性能源消耗工业,二氧化碳占主导地位。[1]为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浦东新区的工业低碳化发展上。通过对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以期了解浦东新区工业碳排放增长的制约因素,从而探究浦东新区工业低碳发展趋势,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一 浦东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基准的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燃料燃烧排放法,该方法简单,精度较高,然而对于分类别的能源数据的要求较高。考虑到浦东新区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了简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法(诸大建、陈飞,2010)。K值采用上海市的均值为每吨标煤2.48吨二氧化碳(谌伟、诸大建,2011)。在计算K值时,基于“谁消费,谁排放”的原则,将外购、外销以及本地生产的热电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纳入核算范围,因此提高了公式(1)中二氧化碳的计算精度,避免了数据缺乏的问题。能源数据来源于《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1)》,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行业。[2]

    其中,E为工业能源消耗量,K为标准煤碳排放系数。

    本部分将重点分析浦东工业整体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高载能行业、重点行业以及高技术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以便对浦东工业低碳发展进行全面了解。

    (一)浦东工业经济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十一五”时期浦东新区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全面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浦东新区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过去5年中,工业总产值增幅年均达到了16%,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10年为2270万吨,人均约为4.5吨。将工业33个行业依据排放量区间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0~10万吨属于小规模区间,共有13个行业,该区间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工业总量的比重仅为2.8%,但其工业总产值占比为6%;10万~50万吨属于中等规模区间,也有13个行业,该区间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工业总量的比重为16%,而这13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也超过了碳排放占比,达到了20%;50万吨以上属于大规模区间,该区间内共有行业数仅为7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工业总量比重为81%,远超中小规模区间的累加总和,而这7家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约为74%,比重小于其二氧化碳占比,很明显,中小规模区间内的行业碳排放经济效率高于大规模区间内的。

    表1 浦东新区工业三大排放区间行业

    (二)高载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高载能行业是能源成本在产品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或称为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浦东新区工业行业中的高载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五个行业。2010年5个高载能行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的23.8%,而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则为64.7%,远远超过了经济占比,效率有待提高。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排放强度如图1所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是五大行业汇总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低的行业,为每万元工业总产值0.4吨二氧化碳,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排放强度最高达到了每万元工业总产值0.93吨二氧化碳。从排放总量来看,行业间表现悬殊,最高排放值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一年中共排放610万吨二氧化碳,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排放585万吨二氧化碳,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仅排放了63万吨二氧化碳。由图1可见,高载能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排放强度呈现一致性,即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较高。

    图1 高载能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排放强度

    (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重点行业是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包含了“三大三新”行业中的四大行业。[3]2010年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了70.3%,特别是与“三大三新”行业重合的电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