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
2008年,在政策带动、科技支撑、群众努力和气候有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河南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恢复性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接连实施,民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如无重大自然灾害,河南农业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 2008年全省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1.全省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1)粮食生产再创新高。2008年,河南粮食总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超过1000亿斤,预计达1074亿斤,增长2.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夏粮生产克服了雨雪冰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2008年又获丰收。全省夏粮播种面积5286.67千公顷,增长0.8%;平均亩产达到385.88公斤,比上年增加5.48公斤,增长1.4%;总产3060万吨,较上年增加66万吨,增长2.2%,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全省小麦播种面积526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6.67千公顷,增长0.8%;亩产386.69公斤,比上年增加1.5%。
全省秋粮种植面积4313.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2千公顷,增长2.2%;预计秋粮平均亩产357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增长0.4%;预计秋粮总产量2310万吨,比上年增加58.6万吨,增长2.6%。秋粮生产将实现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2008年全省首次实施水稻良种补贴,再加上水稻亩产高、价格好、亩产效益较高,全省水稻种植面积预计616.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8%。
2008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播种面积增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0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2千公顷,增长1.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年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小麦最低保护价提高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全省粮食直补和农资直补资金近78亿元,比上年增加38.53亿元,增长97.9%,亩均补贴达到82元,比上年增加40.43元。另一方面,受传统种植习惯和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影响,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相对蔬菜、棉花而言容易管理,省工省时。因此,粮食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气候条件整体有利。2008年在粮食作物播种期间,全省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墒情良好。小麦和玉米是河南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越冬期间的低温雨雪天气降低了春季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有效抑制了部分冬小麦的旺长;玉米等秋粮实现了适时早播。三是科技支撑力度较大。全省多数地方实现了小麦机耕、机播、机收,麦田深耕,化肥深施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4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05.33千公顷;良种工程推广更为普及,优良品种率达95%以上。以玉米为主的秋季作物总体上种得早、种得足、种得好。2008年国家下达河南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1333.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66.67千公顷,每亩补贴10元,补贴资金2亿元;新增水稻良种补贴613.4千公顷,每亩补贴15元,补贴资金1.38亿元。在良种补贴的带动下,全省玉米杂交良种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5个品种,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0.1%。各地还及早部署安排玉米生产高产示范、超高产攻关、高产创建活动等工作,全省共建立201个万亩示范方,示范面积达到163.75千公顷,充分发挥了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示范作用。
(2)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省油料种植面积达到1251.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千公顷,增长1.6%。油料平均亩产均比上年有所增长,预计油料总产量将达到505万吨,比上年增长4.3%。
棉花种植面积下降。2008年是全省第二年实施棉花良种补贴,补贴面积395.53千公顷,每亩补贴15元,合计补贴资金8900万元(与上年相同)。尽管如此,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已连续两年下滑。预计2008年种植面积606千公顷,较上年减少13.4%。主要原因:一是植棉生产成本较高。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亩成本呈继续增加趋势。二是人工投入较大。据调查,种棉投工是玉米投工的2倍多,远低于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收入。三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棉花抗灾能力差,病虫害较重;而市场价格受外棉的冲击,萎靡不振,效益相对较低。
(3)畜牧业生产快速恢复,效益增幅加大。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生猪和奶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