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近一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正变得日益错综复杂。虽然在总体安全态势上依然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国家利益的向外扩展,尤其是中国维护自身权益力度的显著增强,中国在周边面临的各种非议和猜忌正在不断增多,一些国家和人士甚至认为,随着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硬和傲慢。中国在维护领土海洋权益上的正当做法,在应对地区突发事件中的独自立场,被解释为中国在对外政策取向上“热衷于采取高压姿态”,在对外行为方式上“不遵守国际规范”。除此之外,周边各种“中国威胁论”的声调正在不断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被认为是中国试图运用经济实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控制。中国正常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被理解为中国试图打破地区军事平衡,威胁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由此,整个东亚地区出现了日益明显的“政经两分”现象。一方面,东亚国家希望在经济方面保持同中国的紧密联系,搭上中国经济崛起的快车,发展或繁荣本国经济;另一方面,东亚国家又极其担心崛起后的中国“威胁”其安全利益,因而在安全上向美国靠拢,希望通过引入外部力量来平衡中国日益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与上述的种种判断相对应,一年来,周边国家针对地区形势的迅速变化,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明显做出了一系列的过度反应。比如,美国正在不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除继续维持对华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外,美国2011年再次向台湾大规模出售先进武器,积极涉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并联合亚太盟国不断加大针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与围堵;日本、印度等地区大国一方面不断针对中国扩充军备,另一方面正寻求通过多边制衡等方式加大对中国的战略牵制与外交孤立;周边中小国家如东盟成员国,虽然不愿与中国进行对抗,但仍希望依靠美国等区域外大国来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力。
过去一年的种种事态及其影响表明,周边国家的政策与行为正在冲击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格外敏感的“磨合”期。由于各方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这些新变化缺乏准备且很不适应,因而这个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波动起伏,中国在周边承受的安全压力显著增大,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争议凸显。尽管这种变化不会改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总体合作架构,但中国当下面对着维护周边安全与稳定的严峻挑战。
一 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关系现状
(一)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无疑是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最重要和最具全局性影响的一个因素。在2010年上半年,中美关系呈现了动荡下滑之势。9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多尼隆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访华,使双方关系一度出现缓和,[1]但不到两个月,这种改善势头又因延坪岛炮击事件而受阻。随着美韩、美日在黄海、日本海接连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分歧不断加剧,再加上美国不断涉入南海争端,继续维持对华高频度海空抵近军事侦察,中美关系在中国沿海一线陷入对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后,才逐渐呈现缓解迹象。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美进行成功国事访问后,两国关系一度进入改善快车道。5月,中美进行了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军高层互访恢复。但是双方在军事透明度、美对华高频度抵近军事侦察、人民币汇率、贸易问题上的分歧依然难以消除。6月,美国公开介入南海争端,指责中国行为“妨碍南海航行自由”,并联合越南、菲律宾等国大搞军事演习。与此同时,美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反对,又于7月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中美关系随即再次陷入新一轮麻烦。进入8月,在美副总统拜登对华进行友好访问后,中美两国展示了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的意愿,但不久,美国就再次宣布对台出售价值超过58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并于10月在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旨在强行迫使人民币升值。
中美关系的起伏表明,虽然两国明显加强了在双边和多边层面的对话与协作,但是随着中美之间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战略猜忌、军事防范以及经济竞争态势也日渐突出。近一年来,美国亚太地区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略动作。
大力改善和加强双边关系,强化地区战略存在和主导地位。自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