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
作为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市十分重视文化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注。2006年底郑州市委、市政府在九次党代会上也明确了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把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6%以上,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区域性文化中心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在郑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下,郑州市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一 基本成效:结构优化,产业初成
1.郑州文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伴随着郑州市最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郑州市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郑州市生产总值在2003年第一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02亿元,财政收入第一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4亿元之后,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梯状的迅猛发展,2004~2007年,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375亿元、1650亿元、2001亿元、2424亿元,财政收入从2004~2007年,依次为114亿元、151亿元、202亿元、277亿元。特别是2007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于2006年突破2000亿大关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69元,增长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24.1亿元,增长12.3%。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1)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体情况。2005年以来,郑州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2.2%,2007年比2006年增长20.0%,实现增加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01.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高于全省近1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9%(见表1)。文化产业增加值比全市当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7.7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2%,高于全省0.9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8%;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7.1万人,增长1.9%,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1%,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3.4%。
表1 2005~2007年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2)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层发展情况。2005年,郑州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共有从业人员4.6万人;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共有从业人员3.1万人;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2.3亿元,共有从业人员6.4万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26∶16∶58;从业人员之比为33∶22∶45。2006年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实际增长50.8%,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4%,共有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9%;外围层实现增加值9.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0.9%,共有从业人员3.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9.5%;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实际增长5.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共有从业人员9.2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4.6%。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5.4∶10.9∶53.7,从业人员之比为25.9∶19.5∶54.6。2007年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均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具体来看(见表1、图1),核心层2007年实现增加值3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0.37%;共有从业人员4.9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8.8%。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2.34%;共有从业人员3.4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9.6%。相关层实现增加值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7.29%;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实现增加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63.3%;文化产业相关层共有从业人员8.8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1.6%。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0.4∶12.3∶57.3,从业人员之比为28.8∶19.6∶51.6。
图1 文化产业三个层次从业人员比重
(3)文化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发展情况(见图2)。在文化产业的9大行业类别中,2006年实现增加值所占比重,第一位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占全部文化行业增加值24.3%;其次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占8.6%;居第三位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