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
服务业包括第三产业与农林牧渔服务业,[1]它是城市的内涵所在:“城”——城堡,城市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基地;“市”——市场,商业基地。美国著名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衡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七项标准是: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服务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制造业中心;⑥国际或区域交通的重要枢纽;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2]由此可见,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广州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 广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总体评估
一个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其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服务业增加值、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3]是衡量产业规模的绝对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产业规模的相对指标。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代表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上述三项增加值之和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构成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度,[4]是衡量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根据上述指标,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进行比较,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规模与发展速度较为领先
在产业规模方面,2005年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978.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79%,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为31366元。第一项指标低于上海和北京,高于深圳;第二项指标低于北京,高于上海和深圳;第三项指标高于上海、北京和深圳(见表1),显示出广州市服务业产业规模位于全国城市前列。
表1 2005年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服务业产业规模比较
在发展速度方面,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五”时期,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快于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上海、北京和深圳2.8、1.4和0.1个百分点(如图1)。
图1 “十五”时期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服务业年均增速比较
(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增强
2005年广州市金融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9.26亿元、69.70亿元、334.91亿元,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度为20.07%,而上海、北京、深圳的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度均为40%左右,说明广州市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二 广州市服务业的供需分析
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是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总体水平和发展态势决定了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而服务需求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则对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一)生活服务需求畅旺而生产服务需求却亟待拓展
大部分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导致服务商品不能通过贮存来克服供需在时空上不一致的矛盾,因此,发展服务业尤其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注重适销对路,否则,就会导致大量服务要素的闲置。
从总体而言,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服务产品输出状况,其中人均GDP是最关键的因素。[5]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产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同时珠三角制造中心加速发展,服务需求日趋上升。
从结构而言,生活服务需求是推动广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引擎,而生产服务需求增长则较为乏力。1994~2005年,广州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五大生产服务部门[6]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从52.3%下降到39.64%,而占GDP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如图2),这说明近年来广州市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由生活服务需求拉动。
图2 1994~2005年广州市主要生产服务部门增加值比重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1995~2005年,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率[7]均有所下降,且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率的差距总体呈现扩大态势(如图3、图4),这说明广州市的生产服务需求增长较为缓慢,主要用于中间需求的生产服务部门发展速度落后于生活服务部门。
图3 1995~2005年广州市服务业产业贡献率
图4 1995~2005年广州市服务业产业拉动率
然而,如果把视野扩大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广州的生产服务需求则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珠三角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发达的制造业将对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另一方面,不仅制造业需要中间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