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
劳动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与人们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在党中央的积极号召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途径,直接关系到广州市经济的均衡、持久、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如何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广州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广州市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业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不同经济类型和产业之间也发生劳动力的持续转移,行政区域调整的同时从业人员在空间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趋势变化。与此同时,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也给广州市从业人员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员与本地人口无论在就业的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还是学历结构上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研究在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广州市从业人员结构进行分析,结合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相关数据,对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并针对趋势现状提出扩大就业的相关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广州市从业人员结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二是提出目前广州市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究;三是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提出一系列与广州市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扩大就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 从业人员结构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指导下,广州市在经济结构上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增长的发展趋势,并创造了更多多元化的就业机会,社会就业能力得到稳步提高。据统计,2004年广州市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376.37万人,2001年为351.62万人,增长比例是7.04%。从业人员结构情况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从业人员向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外商企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经济发展,使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较为宽松的条件下获得了充分发展。根据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2004年全市法人单位的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为48.97万人,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为28.07万人,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为107.54万人,其他各种类型企业从业人员为140.83万人。而2001年全市法人单位的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和其他各种类型企业从业人员分别有69.19万人、54.91万人、57.26万人和123.38万人。2004年与2001年相比,人数增幅最大的是私营企业,增加了87.81%;其次是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等其他类型企业,增加了14.14%,其中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合计有多达111.76万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4.34%;而人数减幅最大的是集体企业,下降了48.88%;其次是国有企业,下降了29.22%(详见表1)。多种经济成分企业发展,特别是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外商企业的健康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广州市劳动力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大大缓解了广州市就业压力;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集中于广州寻求创业和就业的机会,促进了广州市经济的发展。
表1 法人单位不同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二)第二产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在过去的时间里,广州市积极加快城市化进程,顺利开展城中村改造和建设等一系列城市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郊区和边沿地区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彻底改变了广州市劳动力资源在各产业的分布情况,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发展,广州市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调整,继续加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从业人员几乎都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根据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2004年全市法人单位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04.41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3.92%,增幅较大;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