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彼此的共识和互信日益增多,两国政治关系也发展迅速。从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到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2008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是韩国的“中国访问年”,两国在经贸领域、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发生导致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致使与朝韩两国都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也使2008年初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中韩关系遭遇大滑坡。2011年在双方的努力推动下,中韩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关系逐步回暖,双方高层交往频繁,两国之间的军事交流稳步推进。此外,中韩两国在经贸领域、文化交流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中韩关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阻碍性因素,需要两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今后的中韩关系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 逐步回暖的政治关系
2010年由于受到“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影响,中韩政治关系由热变冷,降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中韩关系的急转直下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发生冲突,受害最深的是韩朝两国人民,中国也难以幸免。中国有一句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样的感受只有相邻的国家才会有。”[1]中国学者认为,“天安舰”事件凸显了中韩之间缺乏战略互信的机制,这源于中韩对“战略合作”内容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异。韩国认为朝鲜问题才是中韩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所在,中国应支持韩国在半岛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但因为涉及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中国不能不重视朝鲜。因此,在现阶段的中韩战略对话上讨论如何对付朝鲜,就如同与韩国讨论如何对付美国一样不现实。而韩国对中韩关系发展存在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与韩国政府内缺少“中国通”不无关联。韩国政府内阁和总统府高级幕僚中没有了解中国事务的重量级人物,而负责外交与安全的高级官员大多亲美或亲日,所以韩国政府不能准确了解中国的意图。中国学者纷纷撰文呼吁中韩交流要突破更多樊篱,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挤出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错觉和幻想成分,研究如何构建一个能增进互信,推动良性循环的战略合作机制。[2]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青瓦台和外交安全顾问团共进早餐时向与会者表示:“虽然一些人认为对中关系出现了问题,但我本人对韩中合作充满信心,相信北韩问题也会通过韩中两国合作得到解决。以‘韩美’对‘北中’的一分为二的版图来看待东北亚国家关系是不可取的。”[3]韩国学者也纷纷呼吁新闻媒体应该摒弃“打击中国”的言论,更多地致力于向读者传达中国的真实信息、把舆论引向发展与中国互惠关系方面来,指出从韩国的经济和安保利益出发,应付出更多努力以提升和中国的关系:第一,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大。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而2010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在短短19年里,韩中两国贸易额达建交时的40倍之多。按现在趋势发展,2011年年底有望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在韩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5%,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的背景下,韩国应该寻找能够同中国实现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无论是从地缘关系还是从历史关系来看,中国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与美国并称为“G2”国家,而且与半岛南北均保持密切关系,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美国。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进程及“天安舰”事件后的国际局势发展表明,不通过中国,就很难使朝鲜转变态度。若要在保障半岛和平的前提下开启统一之门,必须要通过实事求是的对华积极外交,不断拓宽并加深对中外交领域。[4]经过一段沉默的僵持之后,两国政府从大局出发,明确表示要继续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1年中韩政治关系逐步回暖,这将有助于恢复并加深双方的政治互信,充实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从而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2月2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访问韩国,由此拉开了两国高层往来的序幕。杨洁篪原定于2010年11月访韩,但由于突发延坪岛炮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