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
一 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政府科技计划是区域科技、经济与社会未来发展的行动方案,是这个特定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它的制订、实施和管理体现着政府对发展科技事业的目标和意图。科技计划是政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优化配置社会科技资源、调控全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
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是由各项科技计划以及与之相关的条件和管理措施等共同组成的开放系统。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广州市科技计划属地方政府支持的科技计划,并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始于1955年,并由市政府组织专门小组实施。1959年6月,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后,便由该委员会负责全市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组织科技宏观预测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制订全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负责提出年度科技计划的选题指南,会同有关业务部门编制年度科技项目计划和专项计划等。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形势,顺应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广州市的科技管理逐步从以科技规划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科技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广州市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科技计划,并与国家科技计划相互配合与衔接。为适应政府改革,2001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广州市科技局,继续作为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
广州市从1959年开始编制科技计划,依照科技计划下达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除了1967~1971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外,每年都进行编制。1983年之前广州市科技计划都是项目计划,包括科研、中试、新产品试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分工业、农业和医药卫生三个方面来安排项目,统称为广州市科学技术重点项目计划。1983年,根据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技术难题应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分层次组织好科技攻关和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设立了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作为当时的专项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的诞生标志着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酝酿和产生。以后广州市不断调整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计划。1986年为了与国家科委对科技项目的分类相衔接,市科技计划分为重点科技计划、星火计划、引进消化吸收计划三大部分,将原来的科研、攻关、中试、新产品试制项目都归入重点科技计划。1988年,将原附属于重点科技计划的决策研究项目专列为软科学研究计划。1989年,为了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设立了火炬计划。1990年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设立了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996年为加强广州市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的技术理论研究,设立了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同年还设立了科技新星计划以培养和锻炼青年科技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该计划2001年并入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同时为支持广州市科研机构在科研条件和手段上不断更新和发展,从1996年起设立了科研设备设施更新改造计划。为支持和资助海外留学人员来穗进行科技创业和重大科技项目转化,1999年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资金资助计划。
为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积极投身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大潮中,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从1994年起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科技计划中专项设立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计划,目标是建立技术成果工程化中试示范平台。1994~1997年由市科委、市计委、市经委分别在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从1998年起由市科委牵头、三委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建设省级重点和一般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同时组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组建工作。
至此,广州市陆续出台了十二个科技计划,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满足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对科技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不断在进行调整和增减,现在实施的科技计划共有九个,它们构成了广州市现阶段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见表1),这一框架与其实施的环境和管理措施共同构成了广州市现阶段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表1 广州市现阶段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框架
表1 广州市现阶段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