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9月 |
近期,我们对广州番禺节能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该园的发展特色与优势在于一个“聚”字,走出了一条“聚焦、聚合、聚集”的发展道路。园区以“科技旗舰,产业硅谷”为目标,以“规划率先、设计优先、技术领先”为建设方针,将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创新要素在园区内汇集和相互作用,借助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高效的创新体系,集约利用土地,注重产学研结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了“用地少、投资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聚宝盆成本洼地,打造了一个“聚焦总部经济”、“聚合创新资源”、“聚集高端产业”的高效产业园。该园区规划面积只有50万平方米,但预计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大于梅州、河源、阳江、汕尾等地级市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上缴税收可达20亿元。
一 “聚焦”总部经济,凸显成本洼地
番禺节能科技园创建初始,认真汲取国内外先进产业园区的开发理念和成功经验,改变传统园区单纯“物业出租”的思维定式,定位于吸纳技术创新、知识创业、智力创富的科技型总部企业,聚焦总部经济,凸显成本洼地。园区现已建成总部式研发、销售基地18万平方米,两年内已成功引入300多家企业,其中90%以上是科技企业,总部企业有海大科技、江联机电、腾高电子、山水数码、爱浪科技、永大光通信、德能热源、柯兰特热源、银达科技投资担保公司等知名企业,占入园企业的六成左右。其中园区二期工程“聚焦”了80多家科技型企业,项目投资密度高达1万元/平方米(666万元/亩),是广州市规定投资密度(72万元/亩)的9.25倍,是丰田汽车厂投资密度(136万元/亩)的4.9倍,是广州科学城投资密度(266万元/亩)的2.5倍。
一是严格定位入园企业。园区积极吸引“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主要引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开发或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的科技型和生产服务型企业,大力引进科技型总部企业,着力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占领价值链高端,促进高端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总部企业将研发、销售业务放在园区,产品生产则放到外面投资成本更低的地区,园区内没有加工生产厂房,实现了“两头在园区,中间在外部”的发展模式,把企业经营中最核心、经济效益最好的研发、销售部分留在了园区。
二是着力搭建融资平台。园区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合作,联合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帮助园区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为园区提供资金和专项资助。番禺区从每年的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500万元,4年内建立2000万元的科技孵化专项资金。入园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入园孵化项目如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由园区投资公司代向番禺区民营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准备基金申请融资担保。2005年园区引进了番禺银达科技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入园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2006年初,在该公司的担保下,2005年9月才成立的广州市星视数码网络设备有限公司成功融资160多万元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试验,开发出了新一代XD-DTVS系列MMDS数字电视发射机,该机器采用独特的前馈式技术,使发射机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发射水平,填补了国内这一行业的技术空白。此项研发成果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2006年1~10月该企业完成营业额1570多万元,上缴税收100多万元。
三是精心营造投资环境。番禺节能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原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广州市政府、番禺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财税管理等方面享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园区内的工业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园区内的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园区内科技型企业还享受最高50万元的贷款贴息、两年内为入园科技企业用于研发的厂房提供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资金补助(补助面积最多为300平方米)等优惠政策。
二 “聚合”创新资源,凸显创业优势
番禺节能科技园通过“聚合”科研、人才、社会等创新资源,建立了各类服务平台,包括:园区公共网站、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公共国际多功能数字会议中心、园区科技成果展示厅、“一站式”招商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