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
自进入工业化进程以来,大城市工业用地一直较倚重于旧城区,由此引发的旧城区用地功能混杂、污染严重、交通负荷大以及工业企业本身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城市内部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需要调整改善。
在世纪之交的前后若干年里,广州等大城市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变革,城市功能也发生变化,原来以城市中心区为主的工业布局模式在地价杠杆的调节下,在城市功能区重组的推动下,在技术和设施的支撑下,部分地向旧城区外部调整。
目前,广州等大城市将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按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城市工业也将和人口郊区化一样,向旧城区外部的郊区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同时性”效益,使广州等与世界经济和信息联系紧密的大城市的工业布局具有区域化和国际化等后工业化时期的某些特征。对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工业布局将以应充分结合城市工业与空间的发展规律与经验,积极实施有效的规划措施,引导其良性发展。
一 工业布局的特征和趋势——聚与散
工业化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发展及其过程转变的根本原因(黄亚平,2002)。广州等大城市的发展,大部分依靠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由于工业化中期,城市空间功能分区相对明确,工业企业位于中心区边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工业区被包含于城市集中建设区之中。由于旧城区中的工业区对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影响较大,同时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工业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又受地价的影响,部分工业先向外部迁移。
2003年,广州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全市工业发展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向重型工业化发展阶段快速推进,轻重工业产值比重由2002年的53.3∶46.7调整为50.5∶49.5,全市工业化进入重型工业化加速发展新阶段。
表1 广州市工业发展阶段指标分析一览表
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的工业布局具有不同的特征,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广州,其工业布局特征与其他大城市存在相似之处,围绕中心城区、交通线路、基础设施等呈现出“聚与散”的结合特征。
(一)圈层的聚散特征
图1 广州市现状工业布局空间特征分析示意图
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广州工业布局受中心组团产业结构“调二优三”的指导思想下影响,广州工业的总体布局特征目前呈现出明显的四个圈层的布局结构,中心组团(原市区八区)分为三个圈层,外围区(原郊区的两区两市)一个圈层。广州工业的总体布局特征目前呈现出明显的四个圈层的布局结构,中心组团(原八区)分为三个圈层,外围区(两区两市)一个圈层。
广州工业分布从内到外工业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行业特征为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布局从内到外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布局形态。
(二)交通导向布局的集中
由于在工业化的早期和中期,以工业发展为主导城市空间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工具和交通条件,交通区位对工业布局有较大的影响。广州工业布局呈现了沿交通线路主要向三个方向集中的特征。向东沿珠江集中,向北部和南部沿主要道路集中,尤其是依托高快速路发展特征明显。西部是城市中心区,没有大规模发展。物流的产生,是工业的重要特点。依赖交通条件,沿着对外交通线路布局,依然是未来一个阶段大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方向。
(三)设施导向布局的分散
大型海港、飞机场、铁路站场等交通设施,对人流和物流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工业的布局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广州旧城区传统大型工业逐步空心化,东部地区依托黄埔港,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南部依托南沙大型深水海港发展钢铁和石化工业;北部依托火车货运站和广州新国际机场发展以汽车为龙头的制造业。这些重大设施吸引广州工业向外围拓展。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未来大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依托。
二 选择空间发展战略方向——收与放
由于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也随着变化。在城市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里,广州等大城市面临着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性选择。工业用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其发展方向对城市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城市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时候,大城市工业布局既要有效疏解工业化中期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