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伴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的变革而出现的,它代表一种新的规划理念,也表明城市规划管理从终极形态逐步走向法制的过程。为适应各地城市建设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探索,许多省、市都在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和制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的相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十多年来,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践中也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其编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广州作为最早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之一,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本文旨在结合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编制方法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分析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
(一)街区规划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变革对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后规划实施管理的需要,我国开始从规划层面引进新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即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土地分区管制(区划)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位、定量、定性和特定环境的引导和控制。广州市的街区规划与上海虹桥开发区的规划、兰州城关区规划、厦门市中心南部特别区规划、温州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实践都是这一时期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广州市80年代开展的街区规划也是广州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起始阶段。
广州从1984年起全面开展了街区规划,至1987年底74个行政街区全部编制审批完成。街区规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是学习参考香港分区图则的办法进行编制,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其内容主要是明确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划管理指标。
(1)明确街区内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
(2)明确街区内道路骨架;
(3)明确街区内各类公共、市政、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和总体规划要求;
(4)明确规划区内包括人口、绿化、公建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5)明确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拆建比等基本控制指标;
(6)明确街区内需要说明或需要控制的其他规划要求,如保留建筑、文物环境等。
街区规划的工作和作用类似于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区划(zoning),在城市旧城建设和改造中有效地加强了规划管理,尤其是街区规划明确的六项指标为当时的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面开展
20世纪90年代,全国范围内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日趋成熟。尤其是随着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统一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这一时期,全国各城市主要按照部颁规定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但由于各地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各地在建设部颁发规定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广州市也在80年代街区规划的基础上,经过90年代的规划实践,在部颁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90年代初期,广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主要集中在新发展地区,有效指导了新区建设。例如,1991~1993年,为了配合广州珠江新城和地铁的建设,编制了珠江新城15个地块和地铁沿线24个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有效地指导新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组织编制了东晓新村、赤岗新区(桥西区)、机场路西、三元里开发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给市政府对外招商提供条件,组织编制了横沙高级别墅、商住旅游、工业综合区、大坦沙综合区、肖岗商住综合区、工业综合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上述规划实践的基础上,1994年,为使城市规划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规划编制方法,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考香港等城市的经验,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制定了《广州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成果构成。
该《办法》明确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