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广州滨水景观建设与整治模式研究

    作者:宋金峰 鲁洁 李慧明 田雪娟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摘要: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建设“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活力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5年,建成区绿地率为33.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2平方米。广州市中心城区网络化、立体化、群落化的生态绿化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建设“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活力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5年,建成区绿地率为33.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2平方米。广州市中心城区网络化、立体化、群落化的生态绿化格局基本形成。

    一 广州滨水景观建设的背景

    滨水景观建设是集污水治理、堤岸建设,防洪、景观建设与灯光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河涌的整治,不单纯是防洪、治污,而要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要与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市政综合配套、人文景观创建相结合。”要跳出水来看治水。广州治水的最大特点在于河涌众多,水系复杂,最大难点在于要在确保水安全的基础上,创建水景观、恢复水生态、挖掘水文化。在景观建设方面,要凸显自然、生态、休闲、历史和文化特征,体现广州特色。

    二 广州滨水景观建设的优势

    广州是一个河流很丰富的城市,除了动脉珠江之外,还有很多血管河流。广州坐拥东江北干流、珠江前后西航道,外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3个出海道,内有增江河、流溪河,231条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河涌交错其中,河道总长1800多公里,建设滨水生态城市的自然优势得天独厚。另外,珠江上桥梁众多,形式各异,珠江两岸建筑特色鲜明,为景观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 抓住重点、节点,全面提升滨水景观品位

    广州市在推进截污工程的同时,坚持滨水景观建设和河涌截污相结合,强调生态自然,充分利用涌边的古树和彩虹桥,建设亲水平台,营造“彩虹卧波”景观,突出“一弯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文化风采。

    对于广州来说,珠江不仅是一条流淌着江水的自然之河,她同时流淌着广州的历史和文化,流淌着市民与自然、城市的情感,调节着城市的气候,也展现着广州人对时代、对自然、对城市的理解。广州市结合珠江两岸水利工程建设开展景观工程建设,建设了大坦沙环岛绿化带、珠江河荔湾段江边休闲带、珠江堤岸环路绿化、芳村长堤路绿化休闲带等珠江两岸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长度14.1公里,营造了风光绮丽的珠江风景旅游河段。目前,珠江沿岸的景观二期工程已全面铺开,临江大道东延长线景观绿化工程、滨江东延长线景观工程、珠江主航道上桥梁全面整饬工程等将成为珠江滨水景观的新亮点。

    目前河涌景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完成了司马涌、新河浦涌、沙河涌、黄埔涌等56条(段)河涌的节点景观,整治岸线167.8公里,增加绿化面积100多公顷,让广州市内河涌呈现“水清、岸绿、人水亲和、城水相依”的景色。

    四 滨水景观的整治模式

    (一)国内部分兄弟城市的滨水景观整治模式

    1.生态优先

    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影响着城市发展,是关系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与河岸的整治和美化——北京市以建成“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取得明显改善;成都市正在继续实施全面治理水环境的各项措施,把治理河道干流延伸至治理河道中小支流,把侧重工程措施转变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依靠河流自净和自然修复并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

    2.传承个性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治理河流时,都将目光瞄准了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柏林的莱茵河等,甚至河流的沿岸景观建设也以上述河流为“模板”。但是一个城市的河流治理规划在模仿其他城市的同时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并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予以呈现。

    近年来,在河流整治及滨水景观营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有北京的转河、成都的沙河等等。

    图1 成都市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沙河自然护坡景观

    北京在恢复转河的工程中,进行了大胆尝试,采用驳石护岸、仿木桩护岸等方法,稳定河床,装点环境。河底不再铺水泥,设计了多级跌水,种植水生植物,把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恢复了几处历史遗迹,建造了一些码头,并重现了历史上“长河观柳”的景观。转河治理被称为北京“治水思路的一次新突破”,把水利和园林、防洪和生态、亲水与安全、历史与现代结合起来,恢复了转河悠远宁静、自然宜人的风姿,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