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关于广州危房改造的模式研究——对广州市危房改造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对广州市危房改造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作者:广州危房改造模式研究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摘要:广州市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但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着将建设资金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任,而且还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随着广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不断深入以及建设“两个适宜”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持续加快,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根据经济普查取得的资料,通过剖析广州市建筑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广州市建筑业发展中的动力因素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广州市建筑业发展的途径与趋势,这将有利于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订,对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管理和促进广州市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广州的危房改造工作任务艰巨,危房改造关系到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一 背景与历程

    危房改造不仅事关百姓安居乐业,也事关未来广州市生态型山水城市的建设。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原市委书记林树森有过这样的感悟:搞好经济建设当然是中心工作,但如果老百姓仍住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一遇到刮风下雨还有坍塌的危险,管理者又如何放得下心呢?广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以“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危房改造为契机,从而拉开了旧城改造,改出一片和谐社区的帷幕。

    (一)危房产生的主要原因

    广州市大量的危破房始建于1949年以前,造成危房情况严重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大部分房屋已大大超过使用年限;历史形成的低租制致使业主无经济能力维修房屋;划入征用红线范围的房屋,征用单位长期不实施拆迁;有的业主为了促使租户搬迁,不愿投资修缮危房;基建施工及深基坑开挖造成危房。近几年尽管广州市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措施,危旧房每年仍以5%的比例增加,至2002年底在册的危破房达到658万平方米。在旧城区密集散布的这些危房,严重危及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二)原有危房改造的历程

    图2 由于年久失修等历史原因广州旧城区每年仍有不少新增的危房

    危房改造,钱从哪来?2002年广州市在册的旧私房和直管房共2062万平方米,其中危房18.8万平方米,涉及的居民2774户,仅要解决危房住户的安置就至少需要6亿元,市财政虽然每年都拨出专门资金用于危房改造,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开始尝试借助房地产开发改造旧城危房,可是房地产商追求的是最大利润,他们往往通过提高容积率来达到目的,结果反而房子越来越密,街道绿地越来越窄,人居环境越来越差,与广州市建设“两个适宜”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的思想背道而驰。

    (三)危房改造的广州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州市危房改造抛弃了利用地产开发拆迁安置的模式,不再让房地产开发商插手改造工程,而是完全由政府和业主共同协商,实现“拆旧建新、改善环境”的目的。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广州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危房改造的思路:应该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拉开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危房改造抽疏旧城区人口,原则上不能再增加旧区建设强度,要引导市民到新区去居住。危房改造工作历经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在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终于摸索出具有广州特色的改造新模式。

    图3 广州的危房改造工作经过大量实践逐步摸索出了自己的模式

    二 政策与原则

    广州市以“政府主导、统筹计划、抽疏人口、拆危建绿”为指导思想的危房改造“广州模式”已初见成效。实施危房改造的宗旨是: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排危解危为方向,加大政府工作力度,促进危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市危房区域居民的整体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实施危旧房改造工作时,广州市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贯彻保持传统文化延续性原则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沙面的欧陆风情、东山的小洋房建筑、荔湾的西关大屋、越秀的骑楼建筑都具有独特风格。对旧城区内一些具有岭南特色的街区和建筑:西关民居保护区、越秀书院建筑群、传统骑楼商业街等,规划中在旧城改造和更新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历史地段的风貌,延续城市传统文脉,凸显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

    图4 城市历史文化沉淀,给危房改造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二)坚持规划先行和保护优先原则

    除了对旧城区内零散危房的维修外,广州市还制订成片危旧房地块的更新改造规划。像荔湾和越秀这样的老城区,相当部分地区的建筑都年久失修,已形成了大面积的危房群,迫切需要维修更新,而成片危房更新改造规划,对激发旧城区活力,控制人口密度,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整治美化城区环境,都有很好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三)严格控制旧区人口和开发强度

    在危房改造的实施过程中,广州市本着“拆一建一”的指导思想,在保证返还住户同等面积住房的同时,除了必要的市政公共设施不再增加建筑面积,鼓励直管房租户外迁,以疏解旧城区人口密度为目标,同时保持旧城区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