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
一 背景:国际化发展策略的演进
广州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华南大都市。虽然自“水上丝绸之路”开始一直以重要通商口岸的地位,发挥着一个中国国际经济窗口的城市功能,但是由于中国整体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和水平的影响,在20世纪末期以前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一直没有能成为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性的大城市。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取得成功,特别是广州逐步完成从对外开放的窗口到高度城市化示范区域的过程中,在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下,广州才开始从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构想,并从战略和策略上有步骤地实现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从时间顺序出发,早在1993年,广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大都市协会的城市,市政府就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当时的确起到了鼓舞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当时加入国际大都市协会的条件是城市人口在100万人以上,广州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并未脱离实际。但由于当时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环境、城市生活质量较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这种提法受到一些误解;到1996年8月,广州市政府的决策者对这种提法进行了修正,突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1998年广东省领导层也正式提出将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来发展。因此,世纪之交的这几年,广州将发展目标确定为区域中心城市。虽然战略目标中没有“国际化或者国际性”的字眼,但是这一方面是对历史条件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在实际上找差距,进行积累,寻求发展,因为与其他国际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今天的广州已经与1993年的广州大不相同,广州已日益显现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起带头作用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依托目前相对成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广州国际地位的提高。新的世纪,在广州将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引导下,通过对不同层面国际大都市的理性分析,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再次引入“国际”的概念,例如,2004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课题组为广州市所做的《广州都市区在区域国际分工中的战略定位与选择》研究报告中,就在对国际城市体系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广州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中期战略目标是“区域国际中心城市”。尔后,从2005年开始,国内外的权威机构和媒体,更是不断将广州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程与其“国际化”和“国际性”的特征联系起来,称广州是正在建设发展中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二 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五种模式的形成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和通商口岸,即使是在闭关锁国的新中国建国之后相当一个时间段,广州也因其是每年两届闻名海内外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所在城市而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特色。但真正的国际交往的传统得以弘扬,广州以现代化姿态现身国际舞台,还是由于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全面开放的历史进程所引发和推动的。同时,在率先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广州也在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和步骤方面,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色。
首先,广州无论在指导思想的决策上还是在城市建设的实操方面,充分地利用了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经济资源,在大规模引进和利用境外和国外资本的基础上,在形成城市新产业链,推动了经济起飞的同时,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活力。通过从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为主导的经济行为到全方位的发展资源大循环,世界上先进的城市经营和城市管理理念以及国际城市的构成要素,终于逐步得以引入、消化、形成和完善。
其次,广州十分重视传统的城市外交资源,和国内外所有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城市一样,广州将发展友好城市的关系视为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通过这种桥梁的连接,广州不但与五大洲的许多城市保持和发展了常规的城市外交的关系,而且通过友好城市在其所在国建立了城市国际形象的窗口。事实上,广州近年在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美国和巴西等地举办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城市文化交流盛会,大都与友好城市的合作有很大关系。
再次,广州坚持大力开拓国际盛会的资源,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身推向国际经济和文化舞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