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多,历史文化旅游活动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重视和欢迎。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享有旅游资源大省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历史文化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有鉴于此,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问题,并提出启示和建议,就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相关理论概述
(一)国外学者理论研究
国外对历史文化旅游关注较早。马康纳(MacCannell)、理查兹(Richards)与斯特宾(Stebbins)等人区分了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者与真正的文化旅游者;沃尔(Wall)讨论了有关旅游者思想形态与文化旅游的问题;米迪尔(Median)从人类学角度论述了有玛雅文化遗存的伯利兹城(Belize)文化旅游发展过程和文化商品化对传统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影响。赫伯特(Herbert)认为,历史名人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对有辨别能力的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西尔伯贝格(Silberberg)讨论了博物馆和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及商机问题;奥迪姆(Ondimu)论述了盖斯(Gusii)社区的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了旅游发展模式。贾米森(Jamieson)认为,历史文化旅游应该包括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勒(Hiller)、朗凡特(Lanfant)从产业化过程入手,分析描述旅游发展地方化、区域化、全国化以及国际化等发展演变过程与层次问题,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多学科共同研究旅游现象及相关问题的学术局面;蒂奥西(Tioothy)以印度尼西亚著名文化旅游地日惹(Yogyakarta)购物街为例,研究了目前文化旅游地购物市场状况;理查兹讨论了欧洲文化旅游的产品和消费。
(二)国内学者理论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起步较晚,而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历史文化旅游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了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并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进行了较多研究。高蒙河所写的《历史文化旅游的几个问题》是国内第一篇探讨历史文化旅游的界定、效应、特性和保护的文章。他认为,历史文化旅游包括宏观历史风光旅游和宏观历史文化旅游。杨丽霞等人通过对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国外经验借鉴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七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周佐明提出,要从历史文化的民族性、神秘性、特殊性、艺术性和传统性几个方面入手,将历史文化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中去。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对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进行了研究。马昂和王鸿延在关于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几点思考中,谈到了静态资源与动态开发的关系。陈剑之对广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宋亚非、刘国忱、高敬华指出旅游产业化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一是指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现代旅游业的业态,二是指相对落后的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发展并最终步入其中的态势;并分析归纳了旅游产业化的四个基本条件: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国内的文化旅游及资源产业化研究大多是理论研究,仅仅停留在学术界,多侧重于阐述历史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内容及结构体系等基本理论,虽然对建筑、园林、民俗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分析赋予了高度重视,但对文化规律的探讨不够深入,并且缺乏具体的实证研究,提及的实证大都不够具体,也不全面。
二 关于陕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概述及分析
(一)关于陕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可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别三个层次,共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表1列举了陕西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
表1 陕西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数量
续表1
从图1可以看出,交通建筑、水工建筑、现代节庆和艺术4个亚类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而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