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
发展战略作为政府指导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为重要。综合考察西部各地区发展战略的差异与经济差异,对于西部各地区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从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差异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中央政府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指导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在新世纪实施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决策。“十五”期间,中央提出西部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教育等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在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生态、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点工程,促进西部大开发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措施在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十五”计划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各省区根据自身实际和优势所在,提出了比较清晰的战略思路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思路的比较分析
云南结合自己的地理人文环境特征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民族文化大省;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明确提出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揽全局,构筑长江经济带西部增长极、成渝经济新高地和长江上游最大中心城市,发挥重庆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窗口”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贵州提出要富民兴黔;陕西围绕建设中西部地区经济强省的总目标,提出要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山川秀美的新陕西;青海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超常规发展,走在西部开放的前列;内蒙古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强竞争能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新疆提出要把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工作中心;广西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调整为主线和根本措施,以立足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增强实力。
在战略实施中,西部各省区市实施重点主要在于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培育特色区域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镇)化进程等方面。
2.结构调整战略的差异分析
结构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和发展质量,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西部各省区市对此十分重视,在“十五”规划思路中均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西部大部分省区市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的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调整思路落到了实处。例如青海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技术进步为手段,着力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的调整思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具有资源及产业优势的盐化工、水电、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冶金及建材八大产业;西藏提出要“壮大特色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并为此规划加快发展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品业、农畜产品加工及民族手工业、矿业及建筑建材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措施;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除强调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外,还根据各自优势提出了有重点地发展各自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等。但是,比较分析表明,西部很多省区市在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选择雷同和重复建设问题。尤其在资源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在资源性和传统性行业方面,西部十二省区市均将旅游、建材业作为“十五”时期本地区优先和重点发展的行业,选择医药和冶金(包括: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及矿业)作为重点产业的有十个省区,选择能源(包括水电和火电)作为重点产业的有八家,选择化工(包括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煤化工)的有七个省区,选择食品的有六个省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