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4年西部各省区市区域科教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作者:李凯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西部各省区市区域科教竞争力分析与评价。首先阐述理论背景与研究意义,创新理论也是我们把科教竞争力作为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理论,它包括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创新系统理论等。其次阐述分析过程,文中采用的是主要成分分析法做出判断。最后对西部各省区市科教竞争力的比较,重点分析说明了科教强省市包括:四川省、陕西省、重庆市。

    一 理论背景与研究意义

    总体上来说,西部各省区市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经费支出总量少,每万人人均科研经费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29%,人均科研经费大大低于中东部地区。将科教竞争力作为西部区域竞争力分析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基于一些相关的理论。首先,20世纪90年代前后,以罗默、卢卡斯、贝克尔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积累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强调了知识、人力资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意义。创新理论也是我们把科教竞争力作为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理论,它包括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创新系统理论等。

    二 分析过程

    在本文的分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利用该方法,按照相关的步骤,我们对西部区域科教竞争力的分析过程如下:首先,我们考虑到数据的可取性及解释力强弱,选取了19个变量来进行分析。如表1。

    取西部十二省区市以上指标2004年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我们取三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得到方差主成分提取分析表,如表2。

    表1 变量设置与含义

    表2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根据表2结果,发现三个主成分可满足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这两个原则,可以认为这三个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西部十二省区市科教竞争力的信息。因此,提取三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经旋转后三个主成分的实际意义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据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1)第一主成分中高等学校数、高等学校学生数(万人)、职业学校数、职业学校学生数(万人)、教育经费总额(万元)、高新企业总产值占GDP比重(%)、高新企业总收入(万元)、专利的申请量、专利的授予量、科技人员数(万人)、科研经费投入(万元)、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每五千人当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有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为1,没有为0)、义务教育普及率(%)的载荷量较大,这些指标基本都反映了各地区科教规模与总体水平的大小,因而可以看作科教规模因子。

    (2)第二主成分中义务教育普及率(%)、十五岁以上文盲人口比率(%)、大专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的载荷量较大,这些指标都代表了人口素质,说明了各省区在科教方面潜在的竞争力高低,可以看作潜在力量因子。

    (3)第三主成分中高新企业数、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的载荷量较大,可以看作科教转化能力因子。

    这样我们就确定了三个主成分的经济意义及其所包含的各指标项。根据这一结果,计算各个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综合得分得出排名。如表3所示:

    表3 西部各省区市科教竞争力排序

    三 西部各省区市科教竞争力的比较

    从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来看,西部各省区市的科教规模和总量对科教竞争力的贡献最大,达到67.483%的水平;潜在实力的贡献率有10.265%,科教转化能力占了8.573%。所以科教竞争力综合评价排名同科教规模与总量水平的排名几乎一致,只有内蒙古、云南、甘肃、贵州的排名略有差异。在第二主成分中,比较特殊的是西藏排在了第一,这似乎不符合我们的经验判断,但实际上第二主成分的指标几乎均为百分数的形式,西藏的人口数很少,所以其比率相对较大。

    位于综合排序第一集团的四川、陕西、重庆历来是科教强省市。

    四川全省地方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2.1万人。科技从业人员17.3万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占65%,共有11.2万人。科技与经济结合近年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及生物物品、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重大科技成果数量显著增加,水平不断提高,科研院所自身实力大为增强。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5.27万所,在校生1800多万,教职工84.26万。其中普通高校68所,在校生62万人,成人高校30所,在校生19.65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以上,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省150个县(市、区)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6.24%,177个县(市、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教育规模总量有较大增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水平和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陕西科技实力雄厚。全省有2000多个科研单位,其中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