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领改革开放之先,从“苏南模式”到大规模引进外资,抢得了发展的先机,创造了有江苏特点的发展模式,对全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苏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源泉,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尤其是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撑,促进全面的自主创新,实现江苏经济发展新的转型。这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全面把握自主创新的深刻内涵
关于自主创新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人们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就自主创新及其能力的理解而言,我们认为至少有三点认识不足。
(1)比较狭隘,不够全面。现在人们一提到自主创新,往往就是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和产品创新。诚然,技术性的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但构成自主创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自主创新,还应该包括制度的创新和增长方式的创新。我们研究认为,对自主创新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自主创新可以特指是自然科学层面的技术创新;广义的自主创新则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层面的技术创新,还包括社会科学层面的技术创新,比如,良好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必要的政策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多满足人们需要的增长方式创新等。并且,无论是制度的创新、政策的创新,还是增长方式的创新,实际上也都包含技术的要求。例如,制度的设计、增长方式的设计,本身就有一个是否科学的技术性问题,遗憾的是,这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比较肤浅,不够深入。在现实生活中,技术创新是人为事物的过程,既非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自主创新是一定利益关系环境下的产物,是人们为了更多利益满足而产生的行为努力。如果说人们缺少自主创新的冲动,自主创新没有成为自觉的行动,就要认真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并立足于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不过,从研究的现状考察,许多研究往往就技术谈技术的多,对影响技术自主创新的体制、政策、机制分析不够充分。其实,即使是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并非纯技术的问题,应该有更加深刻的社会环境背景。经济发展忽视技术的创新,或者将技术应用于背离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从技术外部寻找原因和答案,并给出求解的办法。另外,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深化,以及社会化分工与协作的加深,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其融合度日益加深,出现了科技是大科技、经济是大经济的局面,经济与科技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并且日渐模糊。对此,也非常需要对自主创新引入经济分析,促进科技的资本化、产业化、市场化,以及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
(3)一般的创新讲得多,自主性创新不够突出。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创新”的研究上面,对“自主”的研究则相对漠视,自主创新的研究存在着“重物轻人”的非人化倾向。我们认为,自主创新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自主创新能力则是人的素质的体现。自主创新研究应该突出人的目的性、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对象性,做到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动力、以人为本位,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服从人。真正从人开始,从人结束。研究人的目的,分析人的问题和矛盾,规范人的行为。这也是政策设计的立足点。政策的杠杆作用,就是刺激人的利益、激发人的动力、引导人的行为。总之,在尊重人的利益的基础上,调动人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规范和约束人自主创新的行为,提高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人目的的实现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促进自主创新政策研究的核心与实质。
二 江苏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于自主创新现状的分析,往往主要停留在科研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看结果多,简单的对比多,比如将上海、北京、广东放在一起比较。我们认为,这样研究同样平面化、表面化和片面化,缺少宏观性和纵深性,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
1.江苏自主创新的现状评估
对江苏自主创新的现状进行评估,要看研发的投入与产出,至于更深层次的,则要看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对于自主创新的职能是否到位,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环境是否形成,否则,即使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实际上做不到),也难以产生跟人家相同的结果。道理很简单,缺少与自主创新相适应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