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温州、丽水、衢州位于浙江省南部和西南部,南与福建省的宁德、南平地区相连,北与安徽省相连接,西与江西为邻。本文界定的浙南、浙西南简称浙南地区,特指温州、丽水、衢州三个地级市(编者注)。
一 浙南浙西南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温州市的基本情况[1]
温州市位于浙江第二大河流瓯江的入海口,西部山区风景如画、东部平原河网密布,森林覆盖率为60%,海岸线全长355公里,是浙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物流中心。截至2005年底,温州市现有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万亩。全市下辖三区、二市、六县,户籍总人口750万人,常住人口778万人。
1.经济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以鞋革、服装、泵阀、汽摩配、低压电器、机械等为主导产业。“十五”计划时期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2005年达到1600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65亿元、869亿元和666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0.4%、14.3%和12.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54∶42。2005年,温州市共有工业企业14万家,工业总产值3545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仅57家,总产值比重只占3.6%;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占90%以上。目前,温州市已拥有28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15个中国驰名商标,25个中国名牌,82个国家免检产品,128个省级名牌,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4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7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442个,其中超亿元的市场62个,超十亿元的市场13个。
2.居民收入与生活状况
2005年,温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384元,比2004年增长1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45元。200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09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8%(另外,各项贷款余额1737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1.6%)。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63.8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04.5部/百户,互联网用户120多万户。
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5年,温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84亿元,比2004年增长18.9%;非国有单位投资317亿元,增长16.1%;城乡个人投资42亿元,比2004年下降5.2%。珊溪水利枢纽供水工程顺利完成,洞头半岛工程也已通车。
4.对外经济关系
2005年,温州市的外贸依存度为39.6%,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8.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1.7%,其中进口额16.76亿美元,出口额61.84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0.5%和35.2%。在出口贸易中,机电类22.0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4.4%;鞋类15.8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7.9%;服装9.3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2.9%;眼镜3.3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7%;合成革1.1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1.3%;打火机0.74亿美元,比2004年下降8.4%。出口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全年新签外资项目224项,协议金额8.9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76%;实际使用外资3.57亿美元,增长70.7%。
5.物流状况
2005年,温州市完成货运量1.5亿吨,比2004年增长12.2%。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公路完成的,有1.3亿吨,占84.3%,比2004年增长15.3%;铁路运输只有33万吨,比2004年减少了34%。水运2372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3637万吨。
6.旅游业情况
温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风景区、12个市级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2005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00多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35%;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4%。全年旅游总收入130亿元,比2004年增长33%。
温州市经济发展归纳起来有3大特色:
一是温州模式的经济成本比较低。温州经济发展基本上依靠民间私人资本,在既缺乏国家投资、政策扶持,又很少有外资进入的情况下,依靠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多达1/3的温州人遍布国内和世界各地,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目前,温州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5%,不少基础设施,也是由民间集资兴办,基本上没有下岗失业和投资坏账等包袱。
二是温州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得益于大量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或者叫做民营的优势,在于完全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市场化和商品化是打破封建桎梏、冲破僵化计划机制的必由之路。这种高度的市场化,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所在。走南闯北的温州人,往往还是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