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一 海峡东岸与西岸的战略位置
台湾海峡连接着东、西两岸,海峡两岸关系可谓地缘相邻、血缘相融、文化相合、经贸相通。海峡东岸台湾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东滨太平洋、东北接琉球群岛,通往日本;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西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北向东海;位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镇守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扼世界海上航运交通重要枢纽的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冲,是中国通往西太平洋的门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联系的交通枢纽和进入大洋深处的最近踏板,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进亚欧大陆的跳板与基地。海峡西岸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赣、皖、湘广阔内陆腹地,毗邻港澳特区,独具联接“两岸三地”的区位优势。这两块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神奇的土地,血脉相连,组合成一体,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无疑将为绚烂多彩的中国经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将大大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
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及闽台文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峡西岸的几个地区,例如要联合广东东翼的潮汕地区和“长三角”之外的浙江温州地区以及赣东南地区,才能形成中国经济新增长极。这些地区与福建省接壤,由于地缘人缘关系,自古以来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就比较密切。潮汕文化语言、风俗与闽南相近,温州与闽北相近,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语”、畲客语等,这几个地区历史上就与福建省内及其相邻地区有紧密联系,随着沿海高速公路及在建沿海铁路、通往山区的高速公路网及铁路的贯通,这些地区与福建省的经济关联度更加增强,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具有不可多得的人和地利,有利于促成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合作。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的主体,应着眼于海岸线长、深水良港众多、面对台湾省、毗连港澳特区等区位优势,发挥80%台胞祖籍地在福建、133万香港同胞和1088万海外华人是福建乡亲的人文优势,以福建为主体,吸引台港澳,内联赣东南、浙南、粤东和皖湘鄂,构筑以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经济发展区为依托、山区次中心城市为支点,以快速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通讯网络为纽带,以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为动脉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它将区内等级不同、层次有别的行政区和各具特色的各个区域联成一片,形成对外开放、吸引台湾、外引内联、辐射带动、连片开发、协调发展的东南沿海明珠和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科教先进、环境优美、法制健全、政治清明、生活富裕,集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于一体的全面繁荣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出口基地,形成海峡东、西两岸经济合作的坚实基础。基于海峡东、西两岸血缘、亲缘、语缘相通,亲情、民情、风情相近,人民、人口、人文一脉相承,闽台两地血浓于水的深厚关系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天然纽带;基于两岸自然环境相近,海岸线长,天然良港众多,同属丘陵地貌,同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带季风气候,自然生态近似,闽、台森林覆盖率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两岸合作自然;基于两岸紧密的地缘关系,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福州市距海峡东岸基隆仅149海里,厦门距高雄165海里,距嘉义仅120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省最近的区域,通过近在咫尺的台湾海峡为两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海上通道;基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政策优势,福州港、厦门港1997年已成为中国大陆对台(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口岸,福建省沿海地区2001年初与马祖、金门实现直接往来,马尾与马祖、厦门与金门(“两马两门”)开通了海上直航,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人流、物流等要素流的通道。待海峡两岸“三通”条件完全成熟时,两岸直接“三通”就可促成海峡东岸和西岸密切合作。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
(一)区位空间优势
台湾海峡两岸区位优势明显。海峡东岸的台湾岛位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从海洋西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海峡西岸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赣、皖、湘广阔内陆腹地,并与香港和澳门特区有着密切联系,独具联接“两岸三地”的区位优势。同三高速公路穿过海峡西岸沿海把两大“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