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台湾的经济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林祖嘉 陈建良 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摘要:自从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往台湾岛以来,台湾经济就开始快速增长。1952年台湾地区的人均GDP为196美元,到2004年已达到14032美元,五十年间的平均实际增长速度达到8。0%。本文详细分析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经济发展台湾

    一 前言

    自从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往台湾岛以来,台湾经济就开始快速增长。1952年台湾地区的人均GDP为196美元,到2004年已达到14032美元[1],五十年间的平均实际增长速度达到8.0%。事实上,台湾经济增长同时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高速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与均等化的分配所得。

    一般而言,台湾经济增长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高素质的人力。在国民党当局退往台湾岛以后,许多高素质人力与知识分子一同撤往台湾,再加上当时台湾有一批精英的企业家,在政府部门与企业合力作用下,创造了台湾经济的奇迹。第二,成功的财经政策。台湾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但是,在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处显现出经济政策的痕迹,而这些重要的经济政策,可说是决定台湾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第三,成功的教育政策。经济发展的长期基础在于优秀的人才,台湾在经济发展之初固然有一批优秀的精英与企业人才,然而台湾成功的教育政策,长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支持台湾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政策方面,台湾由土地政策到进口替代政策,再由进口替代政策发展成出口扩张政策,希望以出口市场来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然后,再由发展策略性产业,到发展高科技产业,这些政策都相当成功。另一方面,除了促进产业升级以外,还要促进台湾竞争力的持续发展,民营化、国际化、自由化是必然要走的方向。1980年代以后,台湾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是重要关键,包括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到解除外汇管制,再到开放民营银行等,金融市场自由化可说是促使台湾金融体系健全的最重要步骤。

    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台湾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则持续上升。但是,到19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工业与制造业产值开始萎缩,而服务业产值比重则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制造业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少,代之而起的则是高科技产业。造成1980年代末期台湾产生巨幅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1980年代台湾策略性产业开始发展,进入1990年代以后,台湾高科技产业开始突飞猛进,尤其是电子电机产业的发展在台湾成为一枝独秀。第二,1980年代末期,台湾金融自由化以后,金融产业开始快速增长。再加上1992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台湾正式进入发达地区行列,人们的消费开始增加,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第三,1980年代末期,台湾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其中又以中小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多。在大量制造业赴中国大陆投资以后,台湾制造业增长速度趋缓,相对的服务业产值开始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赴中国大陆投资的厂商以中小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留在台湾的企业则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所以,台湾企业赴中国大陆投资之后,使得台湾产业结构迅速地往高科技产业调整,换言之,台湾产业结构开始出现迅速升级的现象。

    二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

    (一)经济建设发展计划

    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往台湾岛后,历经韩战爆发、美国派兵占领台湾岛,大量美援进入台湾,协助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的建设。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台湾也开始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从1950年代初期到1970年代,一共分为五个阶段(李国鼎,1971),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阶段为经济规划期间(1953~1956年),由台湾当局成立“经济安定委员会”,负责规划经济建设计划,采用个别计划汇总法。虽然“经济安定委员会”在表面上能调整可见的失调或矛盾现象,但各部门执行个别计划时仍难密切配合,原因有以下数端:一是缺乏总体经济资源供需的资料;二是各部门效率不同,配合状况不佳;三是部分产业策略为当局所制定,虽未必有效率,但仍必须执行。

    第二阶段为经济建设计划期间(1957~1960年),仍采用个别计划汇总法。此时取消“经济安定委员会”,原职权改由经济部下设的“工矿”及“农业”计划两个联系组、交通部以及“美援会”共同办理。

    第三阶段为调整计划期间(1961~1964年),这一阶段采用“哈洛得-多马”(Harrod-Domar)经济增长模型进行计划估计,较前两个阶段的计划方式进步,但仍无法反应经济结构的变化。此时亦在台湾当局成立“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并制定奖励投资条例,成为后来促进向岛内投资的主要诱因。

    第四阶段为经济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