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7~2008年中国城市建筑观察

    作者:李庆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摘要:

    2007~2008年度,中国城市建筑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城市建筑数量增加和品质提高显著改善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2007~2008年度为奥运会兴建的大量城市公共建筑达到了世界城市建筑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城市建筑史的亮点。2007~2008年度在可持续理念指引下,绿色建筑发展在城市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进步将引导中国城市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显示了中央政府以人为本的立国理念,也是对中国建筑业灾后重建能力的巨大考验。

    关键词: 城市观察建筑
    Abstract:

    Large amount of urban buildings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been further increased,supporting th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during 2007-2008. increased quantity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urban building help significantly advance the level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urbon residents,especially for those in low-income groups. Large numbers of urban public building for Olympic Games are considered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 and set up memorable glor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urban buildings. In 2007-2008,green building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ook remarkable progress in urban areas. This is important to guid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for China’s urban architecture. The response to Wen Chuan earthquake demonstrates not only an unprecedented case of human centred philosophy by government but also a test on capacity for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2007~2008年度,中国城市建筑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总量的增长和建筑品质的提高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尤其是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2007~2008年度成绩斐然,成为国家关注民生的亮点。2007~2008年度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取得辉煌成果的年度,以奥运建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城市公共建筑拔地而起,铸造了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值得纪念的辉煌年代。2007~2008年度,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绿色建筑兴起对中国城市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带动意义,引导着中国城市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是对中国建筑领域灾后重建能力的考验,也成为总结建筑发展经验,提高城市建筑防灾能力的契机,灾后居住保障和灾后重建的科学实施,突出地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受灾城市建筑的恢复重建成为2008年城市建筑的重要篇章。

    一 城市建筑与国民经济和民生

    (一)城市建筑总量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建筑面积波动增长(见表1)。继2007年全国城镇房屋竣工面积实现13.4亿平方米后,2008年1~11月全国城镇房屋竣工面积达到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城市建筑总量的快速增长既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作用的结果,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以城市建筑为主体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以及建筑材料行业增加值等都在城市建筑总量不断增长的作用下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

    表1 城镇建筑总量增长表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2007年达到11.7万亿元,增长幅度为25.8%(见表2),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6.8%;2007年建筑业的总产值首次突破了5万亿元,增长22.8%,2008年上半年,完成总产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4%;房地产业2007年投资完成额2.5万亿元,增长30.2%,2008年1~11月完成开发投资26546亿元,同比增长22.7%;2008年1~8月份建筑材料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8%。城市建筑总量的持续增长对促进相关产业增长,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表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表

    进入2008年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步波及全球,并且正在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近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和最严峻的挑战,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众多的刺激经济增长手段中,加大包括城市建筑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城市建筑的持续增长势头具有更加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居住条件

    住宅总量的持续增长和住宅品质的显著提高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作出重要贡献。2008年1~11月城市住宅投资完成额达到2.3万亿元,增幅25.7%,城镇住宅建筑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同比增幅5.4%,人均住房面积突破28平方米。

    表3 城镇住宅投资变化表

    表4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变化表

    2007~2008年度,在住宅建设持续增长的同时,住宅的居住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国家大力推进住宅产业政策的实施,住宅产业政策和标准不断完善,住宅性能认定和认证制度逐渐建立,已经批准了10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康居工程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住宅产品跨入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时代,百姓正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方向迈进,购房理念由买房子买面积变为买面积、环境、文化和服务。节能、无污染、社区的绿化、周边的设施成为住宅建筑面向市场的重要指标,居住建筑的成套住宅率逐年上升,独立的卫生间、厨房、淋浴房、供暖、供气、供水设备等及各项生活服务设施成为中国老百姓选择住房的基本条件,200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供电总量达16980亿千瓦,其中生活用电量1947亿千瓦。供水总量432亿吨,供气总量(人工、天然气)599亿立方米,供热面积达300591万平方米。此外,居住区的社区卫生站,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也日益受到更加充分的重视。

    (三)保障性住房

    2007~2008年度,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基本建立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框架,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健全。2007年,计划安排廉租住房资金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