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许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过程中,屡屡发生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群众观念弱化,不愿做、不善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群众工作,往往造成干群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对现实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丰富和发展的重大抉择。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不断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安徽省宣城市群众工作部试点的探索
群众工作试点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固化模式可循,全国都在摸索之中。自2011年宣城市被作为全省群众工作试点市以来,各县(市、区)结合群众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等新问题新特点,先试先行,大胆创新,创造出党政领导开门接访、网络政民互动、民主考评百名科长等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新举措。《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内参等媒体对宣城市典型做法都予以报道。其中绩溪县创造性制定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规划》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实施意见》等促进群众工作制度规范,被中央信访联席办作为典型经验编成简报呈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
(一)安徽省宣城市群众工作部试点的主要做法
1.积极探索,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第一,创新理念。新时期信访问题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加之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处理难度增大,传统的靠行政命令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滞后。为此,宣城市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抓信访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从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入手,成立市委群众工作领导组,扩权增牌,明确市县群众工作部在承担原信访局职责基础上,增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重大项目建设风险和稳定评估(包括公开听证),组织开展群众工作满意度调查和干部效能监察,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履行群众工作职责情况提出审查意见等职能,使信访工作从注重事中处理向事前预防、事后解决两头延伸。
第二,创新体制。为了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群众工作合力。宣城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市、区)委群众工作部,作为党委领导群众工作的职能部门,与信访局合署办公,并增设科室、增配人员。县(市、区)群工部部长由实职副县级干部担任。同时,在乡(镇、街道),整合综治、纪检、司法、民政、计生、国土、信访等力量组建群众工作站。在群众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27个县(市、区)直单位设立群众工作科(室),在村(社区)设立群众工作室,形成以市县委群众工作部为龙头,乡(镇)群众工作站、县(市)直群众工作科(室)为纽带,村(社区)群众工作点为基础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
第三,创新平台。为方便群众信访,整合相关部门工作力量,成立市县群众来访联合接待服务中心。与此同时,成立市区一体化的接访服务中心,共有24个市直、25个区直职能部门进驻,由组织部门对每个进驻单位各选2名副处级后备干部或优秀科级干部(设A、B岗)进驻中心挂职锻炼。从运行之日起,即按照不派警察、不配保安、不搞安检的“三不”原则,敞开大门,让来访群众消除距离感,真正把中心当成他们的“群众之家”。据统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373批1204人次,其中集体访59批763人次,实现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解决,极大方便了群众,受到群众肯定和称赞。
2.坚持三访,畅通了密切联系群众渠道
开门接访,做到真开门、真接访、真解决问题。
第一,每周都有一名市党政领导在市信访局接访。遇重大敏感节点,每个工作日都有党政领导开门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