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劳动力短缺继续并扩大

    作者:吴要武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摘要:

    在决定城镇劳动力市场态势的因素中,经济增长和新兴部门发育状况等劳动力需求因素占主导地位。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导致了劳动力短缺。无论是劳动力流动的目的地还是出发地,劳动力短缺都是真实的、严峻的。针对有人相信就业压力依然沉重,本章还分析了城镇劳动力供给数量。案例分析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新兴部门的迅猛扩张是劳动力短缺的原因,而制度性障碍如果能够得到消除,则扩张的动力将会更加强劲。

    Abstract:

    >Factors affecting labor demand,such as economic growth and emerging sectors,determine whether employment pressure exists or not.Labor shortage that firstly occurred in coastal areas has spread all ove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fast economic growth.No matter which reg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economic growth rat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fast in the past few years.Hence,the judgment on labor shortage is reliable and the assumption of labor supply based on inconsistent data presented on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is implausible.A Case study also shows an evidence of emerging sectors create most labor demand.

    在1997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改革目标,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随后的1998~2002年,中国城镇家庭遭遇了严重的就业冲击,大量的下岗失业者从国有集体企业分离出来,这是城镇就业压力非常沉重的时期。这次就业困难被归结为三个原因:城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市场;下岗失业者要寻求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2003)。

    从理论上可以推知:就业压力是一个市场结果,其成因可能来自于劳动力供给过多,也可能来自于劳动力需求过少。而中央政府为就业困难找到的原因,其实是劳动力供给的三个具体来源。如果把“劳动力来源”等同于“就业压力”,就意味着直接下结论:就业压力是劳动力供给造成的。不仅在理论上是不严谨的,而且,这个判断与人们的经验也不相一致:那些就业最困难的地区,通常是人口增长缓慢、外来劳动力不愿意进入的地区,下岗失业现象似乎也不比其他地区严重。而那些就业形势最好的地区,通常是新兴部门发育较早、经济增长迅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外来劳动力众多,下岗失业者也很快实现了再就业。人们的经验似乎支持了另一个判断:是劳动力需求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就业形势。弄清楚“是供给,还是需求”决定了劳动力市场态势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该如何解释2004年以后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甚至是否承认有“劳动力短缺”存在。

    2004年春,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到2005年,已经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对“民工荒”的出现,一方面,政府部门没有忽视这个问题,2004年8月派出专家组到东南沿海地区调研,认为缺工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认为劳动力市场基本态势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压力的来源仍然是劳动力供给(“三碰头”)。关于就业压力来源的判断在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也有所体现:在“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就业压力长期存在。在随后对《就业促进法(草案)》的解释中,也继续重复了劳动力供给是就业压力根源的基本观点(莫荣,2007)。这个判断与1998年开始遭受就业冲击时没有区别。“就业压力沉重”与“劳动力短缺”之间,显然是矛盾的。

    本章要回答以下问题:劳动力短缺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实的,导致劳动力短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将通过数据和案例多个层次的分析,证明全国性的劳动力短缺是真实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改变,市场态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所产生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以及人口转变导致的新增劳动力供给的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源禀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劳动力丰富这个比较优势逐渐削弱,中国的发展阶段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正在结束。本章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分析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对一个地区就业形势的影响,论证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二部分证明目前的劳动力短缺是真实的,经济增长和厂商扩大雇用是导致就业增长和劳动力短缺的决定力量;第三部分对现行的“城镇劳动力供给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用这个数据判断劳动力市场态势可能存在的偏差;在经过以上数据分析后,为了得到更加直观的认识,第四部分进行案例分析,我们选择了中部地区一个建筑商的案例。中部地区是劳动力的重要输出地,用一个厂商的经历和判断,可以看到很多共性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和工资变化。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章的结论。

    一 劳动力市场态势分析

    在此我们分别检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对就业压力的贡献,判断劳动力市场态势的主导因素,为当前的劳动力短缺提供解释和解决办法。

    城镇失业率是反映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果的主要指标之一,其贡献因素不外乎两个: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因素包括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状况、人口迁入率等;劳动力需求因素则包括经济增长状况、城市的产业结构等。本章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库”,用到的主要数据包括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分县市数据,以及在此期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内容包括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