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作用分析

    作者:范丽娟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国家通过集中购买的方式在人才层面对农村的反哺。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一种新的治理资源,客观上契合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借助乡村治理理论、精英理论、国家政权理论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机理;在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安徽大学生村官在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作用发挥状况;对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完善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各种机制提出建议。

    一 引言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它是国家通过集中购买的方式在人才层面对农村的反哺。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一种新的治理资源,客观上契合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要求。

    自2008年3月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开展以来,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其中在岗21.2万名,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在岗大学生村官中,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3711人,占总数的1.7%;本科生占总数的64.3%;党员占总数的57%。全国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其中留村任职11.5万名,进入公务员队伍3.1万名,自主创业6000多名,进入事业单位2.3万名,1万多人进入国有企业。全国有37位大学生村官当选省级党代会代表,4位大学生村官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大学生村官已创办致富项目2万多个、专业合作社6000多个,提供了24万多个就业岗位。已有8.2万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其中5060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3万多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村官当中,有3200余人担任乡(镇)科级领导职务,8000多人被列为县级和科级后备干部。[1]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作为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借助乡村治理理论、精英理论、国家政权理论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机理;在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安徽大学生村官在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作用发挥状况。对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完善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各种机制提出建议。

    二 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机理

    (一)现实需求: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面临困境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社会体制转型加速、社会结构变化剧烈、社会利益分化急剧,使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并且农村长期的人才外流导致精英缺失的负面效应在农村逐渐扩大。导致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面临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国民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但农民可支配收入尤其是财产性收入较少,农村社会管理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二是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与农村社会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多是临时调整、急迫应付的措施。快速反应能力不足、高效处理能力和对复杂局面的掌控能力欠缺。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权益时常受损。四是农村文化得到逐步发展,但现代价值观难以深入农村内部。近年来,农家书屋、文化下乡以及电影下乡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以“理性、平等、法制和民主”为特征的现代价值观遭遇以家庭本位、宗族本位的意识为主的传统价值观的抵制,难以深入农村内部结构。五是随着大量青年人才的外流,使得农村空壳化趋势加重,人才匮乏是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所需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体现了中央政策对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调整方向,有利于发挥基层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大学生村官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反应能力,可以帮助所在村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大学生村官知识层次新、思想解放,有利于增强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管理理念,协助建立起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的有效预案和长效机制。最后,大学生村官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村文化发展,转变农民价值观念。

    (二)理论阐述

    1.推动乡村治理转型

    有关乡村建设理论指出,农村社会治理可归类为精英治理和乡村自治两种模式。精英治理的特点是乡村治理在村干部等一些农村精英的参与下运作,普通村民参与度和影响力较低。乡村自治的特点是广大村民是行使公共权利的主体。当前,虽然自治模式已作为我国现代农村的法定治理模式,事实上并没有成为广大乡村治理的主导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