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
为了应对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扩张政策,然而危机仍在继续蔓延、恶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全球经济在短期内尚看不到复苏的迹象。为此,我们不仅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迅速制止经济下滑,还应有抗击全球经济长期衰退的政策准备。在此背景下,研究用外汇储备来支持扩大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当前,有观点提出直接把部分外汇储备分发给民众消费;也有设想通过我国银行机构将外汇贷给外国政府与企业,并约定用于采购我国产品。笔者在此无意评论这些看法,而是提出另一种思考路径,即利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优势,创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地方政府扩大内需。本文主要就此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一 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
尽管这次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直接冲击到目前为止还较为有限,但是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密切,特别是产品市场的对外依存度从未如此显著,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经济遭受危机冲击与影响的主要特点。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企业部门,从出口企业到相关的内贸企业,进一步到电力、能源等上游基础行业的企业不断传导、加深。2008年第四季度,主要从事出口贸易的一般中小企业和一些较大型的地方骨干企业都因为外需订单大幅减少而停产或倒闭,这也造成了大量农民工的失业。尽管造成这些企业停产或倒闭的原因有企业自身与国内外环境多种因素,例如一些企业盲目的投资决策、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紧缩性政策导致融资成本的提高、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造成其资产贬值的损失、国际原物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等,但最终击倒这些企业的还是缺乏外需订单。外需订单的大幅减少,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西方债务消费型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西方国家债务消费泡沫的破裂,以及在危机压力下多个国家政府开始翻新贸易保护的花样,必然导致我国大量依赖外部债务消费型市场的产能出现过剩。因此,我国经济所遭遇的实际上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即大量外向型产能相对于国外因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过剩。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出口部门分布着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正是近年来大量吸收进城农民工的重要载体。其停产倒闭造成的资本损失尚不显著(银行的不良资产没有明显增加),但大量农民工的失业问题立刻浮出台面。中国农民工研究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农民工报告》表明,通过对上万家企业机构的调查,有81.1%的企业认为订单减少是2008年用工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出现直接裁员的三个行业中,遭遇订单减少的,电子电器企业高达95.3%,纺织服装企业有66.7%,机械制造企业有33.3%[1]。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还在进一步恶化,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衰退尚未见底,东欧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货币危机,我国外部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仅难有回升,很可能还会进一步萎缩,出口企业的经营还会更加困难,如果不能尽快调整生产结构或市场结构,产能过剩与失业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
显然,面对当前外部需求约束进行的结构调整,尽管需要淘汰一些严重过剩的产能,但近期重点还是应该转向扩大国内消费与投资的需求。就消费而言,我国居民消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难有显著的增长。首先,实践表明,尽管我们至少在5年前就已将扩大国内消费确定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但消费率的提高仍然相当缓慢。这是因为,消费受制于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消费习惯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均难有大的改变。其次,新增大量失业人员因为收入来源减少、工作不稳定甚至会压缩原来正常的消费。最后,资产市场泡沫的破裂会导致财富效应的逆转,特别是那些遭受较大损失的个人投资者,也不可能在危机持续期间扩大消费。我们看到,自2008年9月开始,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连续下滑。就投资而言,随着危机影响的加深,出口部门的产能过剩与失业问题逐步向上游产业传导、蔓延,加之国内经济正在经历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之后的调整,企业信心相对不足,许多企业需要收缩战线、压缩规模或者改变生存方式才能存活下去,因而企业投资活动变得更加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