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花都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

    作者: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摘要:

    通过分析花都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和特点,总结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文物保护力量不足和保护机制不健全、群众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提出完善文物保护机制、拓宽文物保护经费渠道、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等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ircumst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adu’s cultural legacy,a summary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main effects achieved since people have protected and utilized the cultural legacy in recent years;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have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relic is not good,the protective action to cultural relic is unsatisfactory and lack of sound protective mechanism,the folk’s consciousness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 become indifferent;also,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ave been made accordingly:to perfect a sound protective mechanism has been proposed,the outlay channel has been widened,the folk’s consciousness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 is needed to be rai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n cultural legacy should be well managed,a new step shall be achieved as further promotion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s being contributed to cultural legacy.

    花都(原花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制,虽然只有300多年历史,但花都历来是中原通向南粤的咽喉之地,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会点,有着相当厚重的文化遗存。随着花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花都的文化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急剧的变迁,许多有形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的状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发掘、保护和利用花都区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情况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 花都区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情况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花都区现存文物古迹55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1个(24处)、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9个(10处),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363处,涉及遗址、墓葬、寺庙、祠堂、名人故居、民宅、桥梁牌坊、碉楼和古村落等门类。由此可见,花都不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且种类齐全,其中以近代革命遗址、古村落和华侨建筑最具特色。

    1.近代革命遗址

    花都的光华勃发于近代,它是太平天国农民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波澜壮阔、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此拉开序幕。洪秀全故居于1961年在原址上复原对外开放,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仁玕故居遗址与洪秀全故居只有一巷之隔;冯云山故居遗址位于距官禄布1公里的禾落地,1978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三华村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当地300多位农民参加了革命党,并成为广州起义的一支生力军,牺牲于“三二九”起义的花县十八位烈士碧血黄花、浩气长存,孙中山曾亲笔题词“毁家纾难,功在党国”,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大革命时期,花县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花东地区为全省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花县第一届农会、知行农民协会及知行农民学校、九湖乡农会、王彭楼等近代革命遗址尚在,革命者感人的事迹还广为流传。

    2.古村落

    花都现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有近20个,大多为广府民系村落。如炭步镇的朗头村、茶塘村、藏书院村,花东镇的高溪村田心庄、港头村,赤坭镇的莲塘村、官坑村、门口坑村、黄沙塘村,狮岭镇的西头村新林庄,花山镇的平西村树滋庄,新华街的三华村、小东圃村等。其中炭步镇朗头村被省文联、民协评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炭步镇茶塘村、藏书院村和新华街三华村及花东镇高溪村被评定为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这些古村落规模宏伟、工艺精湛、保存完整,最能体现浓郁的岭南建筑文化特色。

    朗头村是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立村800余年,现存的30多座书院、宗祠一字排列,每一座祠堂都有对应的历史故事,文化底蕴相当厚实。村前田园广袤,鱼塘成片,水脉纵横,禾坪宽阔,绿荫环抱,蔚为壮观。

    三华村立村900余年,保存古建筑几十座,其中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不论在建筑规模还是建筑艺术上,均居花都现存古建筑之首。它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有近20座建筑物,是一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融中原文化与岭南传统文化于一体的传统建筑,祠内石雕、木雕、砖雕、壁画等建筑工艺精美,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融于一体。

    花东镇高溪村田心庄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时间200余年,现保存40多座古民居,建筑工艺精美、风格独特、规格统一、井然有序。

    经省市文物部门及专家论证,以上几个古村落被认为极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在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潜力巨大。

    3.华侨碉楼

    花都华侨众多,据2007年侨情普查统计,花都华侨共有40余万人,他们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建设家乡,历代以来,留下了一大批华侨建筑,仅碉楼就有70多座,大多集中在花山镇洛场村一带。华侨建筑的布局、内部装修与陈列摆设以中式为主,建筑造型则以西式为主。如花山镇平山村的读月楼、思明东校,洛场村的岳鸾楼、江梓桥楼、江梓球楼、拱日楼、鹰扬堂、静观庐、彰德阁、修业学校,平西村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