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七星连珠——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

    作者:王惠娟 梁启东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摘要:

    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沈阳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中部城市群包括以沈阳为中心的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座大中城市及所辖地区,汇集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3座(沈阳、鞍山、抚顺),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3座(本溪、营口、辽阳),中等城市一座(铁岭),7个县级市,441个小城镇,城镇化水平高达54。2%,居全国城市化发展前列。7个城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44%;人口212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8。3%;GDP接近全省的60%,占东北三省的30%;钢铁产量占辽宁95%,装备制造占75%,石化占30%;石油化纤占全国的50%。由此可见,辽宁中部七城市在辽宁乃至东北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振兴的主线,结构调整既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又要加快布局结构的调整。加快沈阳经济区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是辽宁和沈阳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重之重,是富于辽宁特色、沈阳特色的振兴之路。

    一 七城市结盟,中部城市群协作有了实质性突破

    近两三年来,伴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协作进程不断加快。从2002年开始,沈阳经济区的研究和建设进程取得较大的突破。2003年8月,沈阳市委、市政府举行沈阳经济区暨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对策国际研讨会。2003年9月,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年会专设分会场,以“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构建沈阳经济区”为主题召开研讨会。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郑重提出:着眼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联动的广阔空间,加快构建以沈阳为中心、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体的沈阳经济区。而同在年底召开的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正式提出和肯定了建设沈阳经济区的设想。2004年,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大会上,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草案)》进行了讨论。《规划草案》中提出,推进以沈阳为中心,紧密联系周边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在内的中部城市密集区建设,建成国内外最具有竞争力的沈阳经济区。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成为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中部城市群各城市中引起良好反响。

    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后,本着“平等自愿、市场主导、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2005年4月7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市市长在沈阳共同签署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表明七城市正式结成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经过协商,七城市共同承诺,将在交通运输、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流通、对外招商、人力资源、科教文化、旅游开发、信息通讯、统筹规划等11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涉及19项内容,均具有可操作性。

    合作协议主要包括:

    交通运输方面:七城市启动建设环经济区高速公路,打造一小时经济圈。

    产业发展方面:依托各城市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重点推进经济区内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纤和精细化工等产业整合,加强产业链接,增强配套能力。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条件,是构建沈阳经济区的一大重点;而区域优势产业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则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和核心,同时也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经济区各市在相互交界地带分别建立旨在加强经济合作的载体。抚顺将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扩,逐步与沈阳汪家工业组团和浑南新区连接起来,两市共同全面整治开发建设浑河,使之成为一条重要的景观带、旅游带、生态带和产业带,逐步将抚顺高湾地区纳入“世博园”总体规划建设;本溪将北拓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与沈阳南部副城连接起来;辽阳将在两市交界处逐步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与沈阳西部工业走廊连接起来;铁岭将做强、做大新台子工业园区,适时将铁岭县城南迁,逐步与沈北大开发区连接起来。

    金融服务方面:沈阳商业银行将在经济区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为经济区各城市发展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贸易流通方面:共建沈阳保税物流园区,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鼓励经济区内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场和特色企业在各城市开设分店,进行连锁经营,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大市场。鼓励参与营口港的建设与发展,为经济区各城市货物出关、散货运输、物流周转提供便捷的口岸服务。

    招商引资方面:经济区七城市共同协商组织对外招商活动,扩大经济区的对外影响。

    人力资源方面:建设共享的人才和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建立统一的人才、劳务市场,逐步实现人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无障碍流动。为加强相互沟通,经济区内其他城市还可派干部到沈阳市有关部门挂职。

    科教文化方面: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经济区各城市科研成果转化和合作开发,联手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共同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逐步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合作,为经济区各城市培养合格技术人才。

    旅游开发方面:发挥经济区各城市旅游资源优势,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建设经济区旅游圈,促进各城市旅游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