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工资是民生之源。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深圳也制定了符合特区实际的地方法规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但是近年来,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在深圳市依然时有发生。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工资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保证劳动者按时、足额地获得工资报酬关乎深圳市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国际化文明城市的大局。多年来,深圳市政府一直致力打击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违法行为。2005年10月深圳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全市正式启动了“零欠薪”行动,目的是通过宣传、执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行动,确保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劳动者在元旦和春节前领取到应得的工资报酬。
把“零欠薪”作为一项行动工程进行研讨和思考,目的就是要认真总结深圳市近年来防范和解决欠薪事件的经验,摸清现状,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用三年至五年时间实现有关欠薪信访投诉、仲裁受理和监察行政处理及处罚案件的“三个下降”,最终把深圳打造成为一个“零欠薪”的和谐城市。
一 实施“零欠薪”工程是构建和谐深圳的要求
(一)深圳“欠薪”问题的现状与特点
深圳建市25年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深圳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劳动者人数也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深圳市登记从业人员为456.0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3.79万人,增长8.0%。1990~2004年,深圳市共增加从业人员346.86万人,平均每年新增24.7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8%(注:以上数据为登记就业人数,实际就业人员远大于此)。截至2005年6月底,全市有用人单位共414249家,其中各类企业185406户,个体工商户213927户,“三来一补”单位14916户。相对于良好的发展形势,在深圳市的部分企业、行业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欠薪”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危害深圳市社会稳定和投资环境的因素之一。据统计,2004、2005两年深圳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分别为23829家和35216家,发现“欠薪”用人单位分别为2041家和1326家,涉及“欠薪”金额分别为2.37亿元和2.90亿元。2005年1~9月份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接待信访总量为14207宗(件),涉及35631人次,其中反映欠薪的信访数量是2645宗(件),涉及11167人次,分别占信访总量的18.6%和31.3%。
图1 历年追发欠薪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年劳动志)
深圳欠薪有如下特点:
1.欠薪现象凸显在局部行业
根据全市劳动监察部门处理案件情况分析,欠薪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行业、建筑行业和餐饮行业。2004年,制造业企业共发生欠薪案件947宗,占欠薪案件总数的46%;建筑行业共发生欠薪案件208宗,占欠薪案件总数的11%;餐饮行业共发生欠薪案件517宗,占欠薪案件总数的25.33%。
图2 2004年各行业欠薪比例显意图
2.欠薪发生时间集中
春节之前的三个月是欠薪发生的井喷阶段,大量的欠薪举报、投诉汇集在劳动保障部门。2005年春节之前深圳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欠薪大检查,共发现涉及欠薪的企业1040家,涉及劳动者20.61万人次,涉及欠薪金额1.62亿元,分别占全年检查总量的50.96%、62.26%、61.36%。
3.劳动者应对“欠薪”的维权方式激烈
在员工中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在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生欠薪后,劳动者为追讨工资采取罢工、堵路、集体上访等非理性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罢工使得企业正常的生产难以进行,堵路造成交通瘫痪,集体上访影响政府的办公秩序,这些行为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导致深圳“欠薪”问题严峻的原因
1.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多年来,深圳市一直比较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为此,深圳市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增值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包括电子、制衣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