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
2005年“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继续对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了监测和跟踪分析,对中国1254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从效益型、规模型和并重型三个角度进行了竞争力监测排名。
虽然2004年是中国企业的多事之年,产权改革、企业并购、资产重组、高管更换等一系列事件不断发生,总体上2004年上市公司竞争力仍然出现了持续增长,明显优于2003年,好于2002年的总体竞争力,表明了中国企业竞争力较强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新的上市公司加盟,上市公司竞争力“五个集团”的总体格局基本未变,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继续保持着超强的地位,各项指标遥遥领先。需要注意的是,在综合竞争力百强当中,也有一批上市公司的人气得分不尽如人意,这提醒我们在为200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持续增长欣喜的同时,也为被目前媒体和公众普遍关心的公司信誉问题而担心,尤其像某些公司隐瞒或发布虚假公司信息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良好的诚信制度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人气竞争力,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本章根据“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的监测统计,对1254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企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微观主体,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不同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本章在分析全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述,[1]而且,还对2002~2004年三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下面详尽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的中国区域竞争力基本格局是上海和北京的区域竞争力处于“强势地位”,两地的上市公司数量、进入百强的上市公司数量都居于前列,不论是基础竞争力,还是人气竞争力或综合竞争力,在31个省份(直辖市)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一 上市公司竞争力总体状况分析
1.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分析
根据“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监测,对被监测企业的企业竞争力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出的数值,称为基础指数,其中统计处理中向效益类指标权重倾斜所得出的数值称为基础指数效益型,向规模类指标权重倾斜所得出的数值称为基础指数规模型,规模类指标和效益类指标权重相等所得出的数值称为基础指数并重型。如图3-1所示,为2004年上市公司三种基础指数得分分布图,从这三条线变化的趋势看,它们有着大体一致的变化规律[2],因此以下的讨论,我们主要采用基础指数并重型标准化得分进行分析。
图3-1 2004年上市公司竞争力基础指数分布
从图3-1中可以看出,基础指数得分曲线整体上表现出两端变化幅度较大、下降趋势明显、中间部分下降缓慢的态势。具体来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0分)排在所有上市公司基础指数得分第一位,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到第100名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424.3分)下降趋势显著,两者落差约为576分。第100名开始到第1160名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5分)下降缓慢,第100名和1160名之间落差为149分。第1160名以后又开始出现急剧下滑态势,从第1160名到1253名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60分)落差为215分。前100名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都比较高,分属重工制造(13家)、综合(8家)、医药(8家)、交通运输(7家)、酿酒食品(7家)、轻工制造(7家)、商贸旅游(7家)、能源电力(6家)、电子通讯(6家)、冶金(6家)、建材建筑(5家)、房地产(4家)、纺织服装(4家)、化工(4家)、金融(3家)、农林牧渔(3家)、公用事业(2家)。
在上市公司竞争力基础指数排名中,位于前10名的上市公司依次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0分)、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885.9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06.4分)、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730.3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728.9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87.4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680.6分)、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647.0分)、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38.0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31.4分)。
排在第1名的中国石化遥遥领先,和第2名的中国联通得分落差较大,约为114分,第2名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