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
2009年温州市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走势呈现明显的V形态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又迈进扎实一步。据市统计局对城市400户和农村139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温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21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7.1%,人均消费支出21068元,同比增长3.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分别为8.1%和4.7%,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和回落5.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同比增长7.1%[1],人均消费支出7162元,同比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为8.5%和7.9%,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全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仍居全省首位,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和26.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居全省第七位(见表1),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和低2.9个百分点。
图1 2003~2009年温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幅变动情况
表1 2009年温州市与省内其他城市农村居民收入对比情况
一 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特征
(一)城市居民收入的六个特点
1.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对居民总收入贡献大
近几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渠道的多元化,作为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其占比基本保持逐年下降态势,但2009年出现反弹现象,所占比重比上年有所上升。随着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分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被雇者年薪普遍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合力推动,2009年职工工资性收入水平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调查显示,全年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054元,比上年增长14.4%,拉动居民总收入增长6.9个百分点,对居民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7.8%。
2.个体经营利润下滑,净收入十年来首次下降
自1999年以来,居民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27.7%。但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行业的个体经营者利润受到较大挤压,一些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城市居民个体经营净收入出现下降。据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户均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为0.33人,每三户有一人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与上年持平。全年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097元,同比下降13.3%,直接影响家庭总收入增幅下降3.4个百分点。从经营者的经营净收入分档变化来看,与上年相比,2009年个体或私营企业主的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的人数增加明显,占74.1%,占比上升16.7个百分点;年收入5万~10万元、10万~20万元、20万元及以上的人数均有所减少,比上年分别下降2.1、6.3和8.3个百分点,经营收入水平普遍下降。
3.受出售房产收益拉动,财产性收入增长明显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729元,比上年增长15.1%。两大主因使财产性收入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一是受“利息”的拉动,全年人均利息收入368元,同比增长56.9%。400户调查户中有1.8%的居民家庭将剩余资金投放到民间借贷,所得利息比往年有所增加。二是受居民出售“房产收益”的拉动。2009年下半年随着房市的转暖,部分居民家庭出售二手房,得到的投资收入增长。全年人均出售房产收益418元(按房龄折算),拉动财产性收入增长12.5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总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
4.转移性收入增幅位居四大类收入之首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5856元,比上年的5015元上升16.8%,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9%。其中年人均养老金及离退休金3791元,增长21.3%,占转移性收入的64.7%。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不断提高对转移性收入影响较大,转移性收入的增速中有13.3个百分点是受其增加额的拉动。
5.低收入家庭增收较快,但增额偏小
2009年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359,比上年略有下降。按相对收入等距五组分组数据,2009年20%高收入组与20%低收入组的总量差异比2008年有所缩小,由2008年的6.2∶1缩小为2009年的5.9∶1。低收入组年人均收入为10324元,同比增幅为9.3%,比同期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高2.2个百分点,增收较快,但增加的绝对额只有878元,是所有收入组中增加额最少的,分别比平均水平和20%最高收入户低971元和1880元。财产性收入是高、低收入户中差额最大的一项收入,差距比为20∶1。
6.居民收入水平居首位,与其他城市差距逐渐缩小
2009年温州市城市居民收入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24611元高出3410元,收入增长幅度比全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