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
2008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0%,这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需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将通过就业弹性带来就业水平的降低,这不仅包括就业总量的减少,也包括就业质量的恶化。而实施已一年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对温州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客观上加大了企业劳动用工的成本。因此,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实施《劳动合同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一 温州企业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的现状
当前温州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其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企业用工数量波动明显
金融危机影响了国外市场对温州产品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温州的出口贸易,短期内直接导致从事出口贸易生产的劳动力需求下降,从而使温州劳动力就业减少;与此同时,温州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投资的减少也会间接导致温州劳动力就业的减少。这两者都将使温州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向下明显。从2008年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查的160家企业情况看,几乎全部出现职工人数下降的情况(见表1)[1]。2008年8月到12月,平均减少职工29.4%,平均每家企业减少85人。其中眼镜行业居首,减少比例为51.9%,降幅最少的制笔为17.5%。单个企业中减少最多的达62%,以某鞋业公司为例,2004年初职工总人数为1800余人,至2008年初为600余人,到2008年12月止仅有职工220余人。
表1 2008年8~12月职工人数变动情况
2009年企业招工情况,从表2可知,在岗职工人数下降,2009年初与2008年初相比,同比下降6.8%。根据温州银苑技能人才市场、杨府山技能人才市场和市职业介绍中心三大技能人才市场的相关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008年第一季度,三大市场的总需求量达105284人,第二季度上升到109518人,但第三季度又下降到100596人,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些现象都说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压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表2 2009年企业招工情况
但是到了2009年二季度后,温州传统的鞋靴、服装、电子电器、眼镜、五金行业却呈现出用工需求剧增和劳动力减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说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一方面,在往年,企业会在年初招人时多招些人作为全年的人力储备,但2009年初随着企业效益滑入低谷,管理层不知道什么时候危机会结束,因此根本没有做人力储备。另一方面,危机前或期间的老订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消化,不少企业接到了新的一批订单,这种回归让企业措手不及。再则,2008年因企业效益下滑回家的民工,或是在家乡找到了工作,或是由于消息的滞后,并没有在“适当”的时候返回温州。
(二)企业劳资纠纷日益增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就容易出现企业裁员增加、欠薪情况增多、企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难度加大,甚至还会发生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温州也同样呈现企业劳资纠纷案件数量快速上升、员工要求支付赔偿金额大幅增加和争议案件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以劳动仲裁案件和工伤案件情况为例,受理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均比上年有大幅上升(见表3、表4)。
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着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劳资双方立刻显现出严重的对立情绪。从调查情况来,企业劳资纠纷有如下特点:第一,劳动者法律意识有所增强,诉求呈现专业化、复杂化。劳动者提出的诉求内容非常全面,包括了加班工资、社会保险、经济补偿等,且数额很大。另外,在劳动争议的具体类型上,也更加多元化(见图1),几乎涉及《劳动合同法》内容的方方面面。这一方面说明劳动者维权意识在提高,且劳动者对于仲裁机构能够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的信赖程度也在提高;另一方面说明在实践中,忽视劳动者的权益,甚至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第二,办案难度日益增加。在劳动仲裁案件增多的同时,办理仲裁案件的人员并没有随着案件数而有所增加。这导致在具体的案件办理中时常出现周期加长的情况。如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2008年受理的仲裁案件,开庭审理时间已经排到2009年4月份,而当前接的案子也要排到三个月后,结案周期长,不仅职工怨言大,甚至出现部分职工采取虚张声势的跳楼、群体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