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
2008年、2009年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改革的开局之年和改革推进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武汉城市圈房地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一年。一方面,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缓和产业自身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下,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房地产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盘整,城市土地交易和房地产销售放缓。另一方面,湖北省“一带两圈”的经济格局和武汉城市圈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改革的稳步推进,正化“危”为“机”。武汉城市圈区域价值的提升和现代化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武汉城市圈房地产业发展带来持续的发展后劲,房地产行业相关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正加速向武汉城市圈转移。课题组在全面分析武汉城市圈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建议,并对武汉城市圈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一 武汉城市圈概况
(一)行政区划及人口
如图1、图2所示,武汉城市圈地处长江中游,位于湖北省东部地区,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和潜江市8个城市构成的华中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2008年末,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为58051.9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20%。常住人口3001.30万人,占全省的52.60%。户籍人口315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1.61万人,非农业人口1178.75万人。[1]
图1 武汉城市圈在中国的区位示意图
图2 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区位示意图
(二)区位特征及资源优势
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中西接合部,它既位于长江流域的中部,也位于中部六省的中心位置,这种“中部之中”的综合区位,使得它成为东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依大三峡、北承大中原的纽带。若将中国东部沿海比作弓弦,长江流域比作弓箭,武汉城市圈正好位于弓箭和弓弦交汇处,也就是“中国弓”的“搭箭点”和“发力点”,它借助于“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南北两端的支撑,依托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力于广大中西部地区,形成拉动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动发展的实力强大的“中国弓”。
图3 武汉城市圈在中国“弓箭型”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区位示意图
武汉城市圈在自然生态资源、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和商贸物流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1)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物种资源。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发展特征明显,总体呈“一分山、两分水、三分丘陵、四分平原”的基本格局。“挟两江,拥百湖”,大别山、幕阜山、长江、汉江、东湖、梁子湖等众多山水自然资源镶嵌其中,丰富的淡水和土地资源,为生态调节、生产和居住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圈内城市人文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城市圈地处江汉平原,物种资源丰富,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优质的科教资源。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科教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08年底,武汉城市圈共有科研院所59所,在校大学生92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二;拥有院士55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际级生产力研究中心3个,科研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3)雄厚的产业基础。武钢为我国中部和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将使武汉市成为中部地区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产品供应中心,两者构成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城市圈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地,并日渐成为以光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商贸物流市场发达。武汉市为我国的商务重镇,城市圈不仅拥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69家,还拥有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和综合商品交易市场。
(三)交通概况
武汉市“中部之中”的区位特征,注定其在交通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1)铁路:现有京广、京九、武九、汉丹、长荆共5条干线铁路,还有武麻、卫安联络线及铁黄、铁灵、铜大等支线,圈内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1129公里。(2)公路:京港澳高速、沪渝高速、京福高速三条公路网主骨架经过城市圈,连接省内经济“金三角”(武汉市、襄樊市、宜昌市)、江汉平原腹地及周边省会城市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贯通,圈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5924公里,区域内路网密度为113.5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5倍。(3)水运:长江、汉江两条黄金水道交汇,并有巴水、内荆河、汉北河、大富水、梁子湖、大冶湖、滠水、府河等重要通航河流,内河航运总里程达到3773公里,生产用码头泊位970个,圈内有8座大桥横跨长江,近期还有4座跨江大桥即将或正在建设,是长江流域拥有跨长江大桥最多的经济区域。(4)航空:现有中部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机场(武汉市天河国际机场),158条航线,可通达60个城市,年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4)城市轨道交通:现有轨道交通线路10公里。(5)管道运输:有高压、次高压油气管道1073公里。(6)光缆通信:国家“八纵八横”光缆干线5条汇合于武汉市。
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