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
武汉城市圈建设战略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清晰并逐步落实的,对武汉城市圈房地产业一体化发展相关理论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是最近两年才进入相关从业人员视野的课题。所处位置的不同,代表利益阶层的不同,看问题角度和视野的不同,甚至是对问题研究深度的不同,都会导致人们对武汉城市圈房地产发展前景、发展趋势或者发展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本文通过广泛采集政府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媒体、一线实操人士等不同层面的群体对城市圈房地产发展的看法和观点,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对城市圈房地产发展的判断,从而引导投资者和消费者进行理性投资和消费。希望这些结合他们自身从业经验和行业发展规律深度认识基础上的原创观点,能够引发人们对武汉城市圈房地产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
一 政府高层和主管领导对武汉城市圈发展前景和趋势判断的建议、观点
●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2009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参加湖北团讨论时,指出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和重要的中心城市,武汉有五大优势:区位优越、工业基础好、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科教实力强。这五个优势决定了武汉市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信湖北省、武汉市会利用好现有的优势,能够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
● 罗清泉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武汉城市圈建设就是要让武汉在更大的范围内来整合资源,这将大大促进它的成长。
(2)中央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赋予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定位十分明确,其核心是改革创新,切入点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根本目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3)武汉城市圈建设必须以“开风气之先”的气魄和勇气,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
● 李鸿忠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1)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区要围绕七个重点,大胆试验、率先突破。
①建立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②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③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优化区域经济结构;⑤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⑥完善城市圈土地资源管理的体制,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综合”是讲全面发展,讲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等三大系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个方面的全面协调推进。所谓“配套”,就是强调全面的推进,这里涉及产业、体制,有机制方面,也有基础设施方面的要求。“改革”这两个字价值万金,也是试验区最深刻的内涵。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要取得成功,落脚点也在于试验。要大胆试验,率先突破,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3)当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就是想创造一个发展极,通过这个发展极带动全省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均衡用力,均衡用力反倒不能协调发展。要通过武汉这个中心城市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先与周边8个城市用市场体制和机制形成一个核,再来带动外围地区的发展。
● 李宪生 湖北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
(1)武汉城市圈建设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改革方向,要有清晰的目标。其次,试验区的建设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在认识中再去实践。第三,城市圈的运作关键在于机制,建立机制首先要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九城联动的工作机制。第四,要不断完善政策。在推进试验区改革过程中要创造新的模式,这要求我们不断地研究政策,在政策的指导下推进改革的进展。
(2)建议中央政府将武汉城市圈作为“绿色促进计划”先行先试特区予以重点支持;建议将圈内的黄石、潜江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改革试点;把武汉城市圈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工作纳入国家试点,支持在湖北设立家际排污权交易中心;将汉江中下游流域作为国家生态补偿的重点,推动出台有关调水和水价的生态补偿政策;同时希望有关部门支持武汉市加快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新三板市场扩大试点园区。
(3)武汉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房价可能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整体尚属理性。
● 杨松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1)“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先期武汉将力争在五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循环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确保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基本确立;三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充分的应用,并形成有利于这些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制度创新,形成一批示范工程,为全国提供借鉴;五是全面树立环境友好型理念,让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参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