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关于构建花都农村文化发展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作者: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摘要:

    针对目前花都农村文化发展存在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缺乏考核奖惩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强领导、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实行考评制度、丰富文化活动、重视人才培养、创新投融资机制等对策和措施,构建花都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bstract:

    There is a problem in ru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uadu that the fundamental facilities are backward,the mechanism is imperfect and even lack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 system. The report urges strategy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build cultural facilities,carr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enrich the cultural life,innovate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effective system of ru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the people’s basic culture rights.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花都宣传文化部门组成专题调研小组,深入花都各文化场馆和炭步、花山、狮岭、梯面、雅瑶、新华等镇(街),围绕“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发展长效机制,努力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这一专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小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听取各镇村负责人、市民群众和专家学者对加强花都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并参观考察了东莞、增城等地的文化建设情况,调查组在深入学习、认真把握群众真实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 花都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成绩

    随着花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和外来务工者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花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花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经费投入上每年都有所增加。文化部门更是始终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指导基层、服务农村、保障农民群众和外来务工者的基本文化权益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下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各镇(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努力抓好文化建设,大部分镇(街)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新华街文化站经过大力改造建设,在去年的全省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晋升为特级文化站,为全区各镇(街)文化站的建设做出了榜样。继花山镇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之后,花东镇也于去年建成了面积达600亩的文体公园,为花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又添一亮点。在村(社区)文化室建设上,狮岭镇的新庄村、前进村、合成村,新华街的马溪村,花东镇的凤凰村,花山镇的小布村等都创建成为“文明村”和“十佳文化室”。在文化品牌上,狮岭皮具文化已颇具特色,狮岭“盘古王诞”已经成为花都民俗文化的经典。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周有5个晚上安排了文化活动。曲艺活动十分活跃,全区有18个业余粤剧团队,3个综合性老年艺术团,这些以老同志为主的曲艺社团,人人充满着对艺术的激情,随时都能组织一台上档次的曲艺节目。花东镇的诗书画基地和花山镇的百花山歌队都是小有名气的民间艺术社团,还有赤坭镇的舞狮比赛,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参与。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取得上述成绩,但花都农村文化建设与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花都经济相比,仍显得不协调,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镇级文化站建设落后于全市水平,村级文化室建设“欠账”太多。在1995年的省首次评估中,花都是广州市唯一一个全部文化站达标的县区,但是在2001年9月起镇级机构调整后,文化站合并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文化站建设普遍呈下滑趋势,部分文化站已经降级,如狮岭镇由特级站降为二级,花山镇、炭步镇由一级站降为二级。目前,全区七镇一街中只有新华街和赤坭镇两个特级站,一个一级站(花东镇),三个二级站(炭步镇、花山镇、狮岭镇),两个达标站,整体级别偏低,特级站和一级站所占比例偏小,与其他区(市)相比差距较大。目前,花都的镇(街)文化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文化场地流失或被挪用。属于文化站用于学习、阅览、排练培训、娱乐活动、展览的场所被挪作其他用途。二是功能不全。文化站的图书室、展览厅、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宣传栏等设置不全。三是活动少。由于文化站人员少,绝大多数还要兼职,文化站各场(室)很少开放活动,有的检查时才进行突击应付。故不少农村的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等都比较缺乏。

    社区和村级文化室建设,按文化先进区标准,要求80%以上社区和村建有功能齐全的文化室,每个文化室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目前,花都188个行政村,按统计建有文化室的仅达70%,大多数文化室或功能残缺或地方狭小或设在村委会办公室内,不便于群众开展活动,形同虚设。

    2.文化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按照国家发展文化的政策要求,区镇两级政府用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