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
近年来,政治哲学在国内学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日益成为一种中心性话语。这当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地位,需要我们予以特别的关注。本文便是意欲对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做一简要考察,探明其发展的趋向、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对其进一步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
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特征,便是依据现实生活的现实性政治哲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适与以理想性为主导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形成了对照,并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对政治哲学中理想性与现实性这两种趋向略加界说。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可以把政治哲学定义为关于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而这种反思之所以是政治哲学而不是其他哲学的,却是由政治生活的特点所规定的。政治生活的特点一方面是对价值性的追求,另一方面这种价值性的追求又是受到既定的条件即事实性的限制的,是在事实性限制的范围内对价值性的追求。这种价值性与事实性的关系,构成了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任何一种政治哲学的建构,都须在其理论内达成价值性与事实性的某种统一。就可能性来说,政治生活中事实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有两种:一是使事实性服从于价值性,即价值完全理想地实现,此为理想性统一;另一种是事实性与价值性互相妥协而达成某种一致,即价值在事实性所允许的范围内有限地实现,此为现实性统一。由理想性和现实性这两种不同的统一方式所建立的政治哲学,可称之为理想性的政治哲学与现实性的政治哲学。此外,就理论描述的可能性而言,政治哲学中的事实性应是指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所具有的那种稳定的事实性,而不是一种处于急剧变化时期的没有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那种不稳定的事实性。基于一种不稳定的事实性是无法构造起任何具有确定性的理论的,而理论必须是确定的。
按上述分类,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作为自由王国的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无疑是一种理想性的政治哲学。其中即便涉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的现实性问题,那也只是一个从属性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革命将会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获得胜利,由于这些国家已经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因而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只需要一个暂短的过渡阶段即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已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仍在按劳分配等方面保留了资产阶级权利)。这样一个主要功能在于剥夺资产阶级权力的无产阶级统治的过渡时期,显然只能是一个暂短的、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时期,而非一个独立的、有着稳定社会结构的社会发展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在政治生活上也必然是非常规的、处于急风骤雨式的革命转变状态之中的。对于这样一个处于剧变时期的政治生活,既然其变动不居,便无法像对于一个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那样,为之建立一种政治哲学理论,而只能用非常规式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名之。但与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是一个暂短的时期不同,后人所说的过渡时期却有逐渐加长之势,以至于最后甚至认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是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1]。这样一来,在理论上就不可能为这种尽管不断加长但又变动不居的“过渡时期”建构一种只有对于具有稳定结构的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才可能的政治哲学理论。因此,尽管社会主义已经建立了几十年,尽管关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状况,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人们有过大量的论述,但却没有一种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结构之规范性与事实性统一的政治哲学理论。于是,在整个计划经济年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还存在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政治哲学的立足点仍然是关于理想社会的,而关于现实政治生活的论述是从属于关于理想社会的论述的,因而这样一种政治哲学就仍然主要是理想性的政治哲学,而非现实性的政治哲学。
这一困局的解开,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探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这一组概念既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一个暂短的过渡时期所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