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媒体、社会性别与公民社会——艾晓明教授访谈录
    ——艾晓明教授访谈录

    作者:艾晓明 许燕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摘要:本章主要介绍了2004您年对艾晓明教授关于性别意识和媒体关系的访谈记录。

    采访时间:2004年8月29日

    采访地点:广州·中山大学

    采访人:许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被采访者: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艾晓明

    许:作为传媒的一个直接参与者,请您谈谈对传媒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艾:其实我自己谈不上是研究传媒的学者,可以说是媒体的一作者吧。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给香港《大公报》写专栏,是文学读书方面的专栏,我写过好几年。在广州也给一些报纸写过稿,可以说是一个纸媒体的作者吧。来广州后,我也参与过一些电视上的读书节目。这是我比较自觉地参与到媒体工作,开始认识到干预媒体的作用。

    干预媒体要从两个方面讲:一个就是我们去干预媒体,比如说纸媒体上有个广告,我们觉得这个广告有问题,那么我们会直接批评,这算是一种直接的干预吧;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媒体介入,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把消息通报给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希望记者来采访,这就是通过媒体主动进行干预。

    开始这种干预,是我从美国回来开始教妇女研究以后。因为你要是教妇女研究,妇女在媒体中的再现是一个重要议题。妇女在媒体中的再现也有好几个层面:一个是媒体再现妇女什么样的生活;一个是媒体内容,媒体制作,媒体如何建构意义,表达意义。我也思考过妇女利用媒体的行动,譬如媒体干预什么的。当然后来我们自己也成为媒体的生产者了。我是“性别教育论坛”网站的策划者和网站活动的组织者,我自己本人也直接做栏目设计和信息上传的工作。就是说,我们和媒体是一个多重的关系吧:是媒体消费者,报纸读者;也是监测媒体的人,因为我们网站上的“南方媒体观察”栏目,就是对报纸媒体的性别表达做监测的;我们也主动利用媒体力量来影响社会,如运用网站的力量进行社会干预——我觉得自己现在和媒体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你说要谈谈我对媒体的看法,我就不知道从哪里谈起。

    许:我们还是从性别问题开始吧。譬如说黄静的案子。

    媒体在黄静案中担当的角色

    1.“我们比较自觉地通过网络推动黄静案的解决”

    许:通过黄静的案子,您觉得我们的新闻报道、对性别的认知和反映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艾: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你也能看到我对黄静案有很多具体的分析和界定。我觉得黄静案是继孙志刚案以后,通过媒体显现案子的能见度以及实际处理过程的一个典型案件。媒体,包括主流媒体(电视台和报纸煤体)、另类媒体(主要指网络媒体),的确起了相当突出的作用。我的文章最先都是在网络上发表的。《中国女性主义》今年第一期,就发表了我们发表在网站上的采访和两篇论文。但这些都是在三个月或者半年以前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已经有个时间差了。

    黄静案的解决,我们比较自觉地通过网络在推动。比如说,这个案子最开始我是在网上知道的。孙志刚案件之后,在孙志刚纪念网站上我看见黄静妈妈的求助信,她说“帮助过孙志刚案子的好心人,请你们帮助我”。我是从那个链接里面进去的,我一看就认为这是一个约会强奸的案子,所以我就开始介入了。

    我觉得当时的人们对这个案子的性质认识不清,但我觉得这个跟我的教学特别相关,妇女研究就是要推进维护妇女权益。我特别关注的是,这个案子里是否存在一个隐蔽的、没有被人们认识的约会强奸问题。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认为这案子存在着约会强奸,接着就是写文章,期望这些观点能够被接受。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持续地推动这个案子的解决,虽然推动起来比较艰难。但是为什么艰难还要做,还要下决心做下去呢,是有好几个原因吧,而首先就是,我想它是有公民教育作用的。通过这个案子,可以提高人们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的认识。

    2.“某些媒体报道表现出‘传统的观看’和媚俗倾向”

    艾:黄静这个案子,好多报纸一开始报道的时候,给她的界定就是“漂亮女教师”,然后是“裸体”、“裸死”。我觉得这些报道有很多问题,它反映出非常传统的对妇女的“观看”。因为传统的“观看”,看妇女第一眼就是漂亮不漂亮,就是看外貌。就是说,她的生命价值跟她的外貌有很大关系。很显然,涉及一个漂亮女教师的案件跟涉及一个丑陋女教师的案件,在某些制媒者看来,引起受众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漂亮可以引起更多的读者关注,或者是同情。但是,这样的话,也就认可、强化了一个假设,就是妇女